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年龄、性别

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远低于男性。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承担了家庭中子女的抚育责任和更多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上劳动力雇佣方对女性劳动力的歧视。随着七、八十年代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适合由女性从事的职业逐步出现,才使得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劳动力参与率的性别差异中,两者之间相差的程度还呈现出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劳动偏好和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各不相同。

2、教育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使得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的激励,企业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的提升,使得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竞争的激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这就推迟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近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受教育者的比例有所升高,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增大,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收入增长

收入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劳动者单位就业收入的增加会加大闲暇的机会成本,从而诱使一些原来没有加入就业队伍的人开始选择工作,促使劳动参与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来说,收入因素将会是决定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这种影响就是收入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又可能会使得一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队伍,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体现出收入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收入的增加对个人劳动力参与抉择的影响是相反的,这两种效应对个人影响的强弱将最终影响个人参与劳动的决策,从而影响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

4、产业结构

在宏观经济中,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之一。由于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因此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例也决定了劳动力参与率的大小。

在60-70年代西方各国的高速增长时期,各国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带动了这些发达国家总体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体现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反映出人们参与劳动的状况。

它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因此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可以说,劳动力参与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偏高或偏低的劳动力参与率,都表明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相应的问题。

扩展资料:

劳动力参与率相关延伸资讯:提高劳动参与率的最大潜力

提高劳动参与率的最大潜力,就是通过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稳定农业转移劳动力在城镇的就业。目前1.6亿进城农民工没有获得城镇户籍,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全,所以他们在城镇的就业并不稳定,并且通常在退休年龄之前就返乡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使整体劳动参与率得到显著提升。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可以通过保持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达到。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偏高,继续向外转移仍可创造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论: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参与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