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山】北票市黑城子镇四万贯敖包山2020.11.17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敖包山是四万贯村敖包沟组村口的一个临河小山,北面山下就是来源于大黑山北麓娄家店、宝国老方向的老寨川河。山并不高,东面、南面都有路上山,要是从东面走,注意中段山坡处有一处山体坍塌,形成一个大洞,路就在洞的上方,目前悬空着,有塌陷下去的危险。

        敖包,蒙古语,即土石堆,最初是草原上牧民用石头堆砌起来,用于指示道路或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祀神灵的地方。这种祭祀主要来源于萨满教,在蒙古高原,辽西、大兴安岭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有类似的习俗,东胡、鲜卑、乌桓、柔然、契丹、奚人,直至蒙古、达斡尔(后代契丹)、鄂伦春、鄂温克等。

        我曾到过新疆塔城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这里的达斡尔人是清朝时从东北过来的戍边官兵后代,作为族源来自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青牛白马传说”的契丹人,他们称“敖包”为斡包,每年农历六月初八,大家都会在三眼泉前的斡包举行斡包节,围绕斡包顺时针转三圈,祈祷、唱歌、撒酒,然后跳传统的“罕肯拜”舞。

        我也曾到过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的也迷里古城遗址,那里曾是西辽耶律大石建立的皇城,也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管理整个蒙古帝国的斡鲁朵(宫帐或宫殿),这里还保留着窝阔台的敖包。因我们援疆队有九不准,其中包含不准在新疆开车,于是我就步行去了那里,到了地方,正好遇到一位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小伙在敖包前祭祀,后来相谈甚欢,还是他开车送我回的额敏。

        四万贯这个敖包山,是老寨川河边,一个突兀的小山包,非常符合游牧民族选择临河小山山顶建塔或祭祀的习俗,这里以前应该很兴隆,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三级台地构成,大圈套小圈,每一级台地坡边都用石头砌成,由于十几年前挖育林坑,台地基本都已破坏,从地图上看,只有顶部的第三级还能看到清晰的圆形,一二级的,只有在荆条丛中才能看到些许痕迹。山顶中间部位就是敖包了,遗迹还在,并不大,用片状石头和泥土垒砌起来,看样子中心是个方形,空心,以便放个装饰或者用石头在上面砌个塔尖什么的,然后在下面垒一圈石头,然后在更下面垒一更大圈石头,形成大圈套小圈的敖包结构。虽然敖包已毁弃,但能想象到它的样子,也可以想象到当地蒙古族人围绕着它唱歌跳舞祭祀的场面。

        相对应的,我想起了下府开发区惠宁寺那里,在寺院最后一栋建筑的墙外北面,一个土坎下,新建了一个大大的石头水泥砌的“敖包”,并美其名曰“吉祥第一包,巴彦和硕美”。我只想问,这里原来真的有敖包吗?如果是新建,这“敖包”真的符合民俗、历史、地理吗?回过头来,像四万贯这里的敖包,真正由东土默特右旗蒙古族群众,因信仰自发兴建的古迹,是不是应该修缮和保护,留下点民族的东西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