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容易被传销所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大学生为什么容易被传销所骗?

文/妮妮

1

最近大学生李文星因为应聘工作,被传销组织所骗,遭遇囚禁、打骂,最终溺水而亡。在他生命的最后短暂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究竟是意外溺水,还是逃离中被迫跳水,结果溺水而亡?

虽然,我们不曾了解到最后的生命关头他经历了什么,但是从他极力想要逃离传销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在生命的最后清醒的意识中,肯定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他不甘心十年寒窗苦,耗尽青春年华却被传销活活地逼迫着丢弃了生命!当初那个努力学习、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少年形象似乎就在眼前,却再也不复存在了。

他绝望,当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面对现实这些八爪鱼一样的传销人员的囚禁、监督、洗脑,他却无力挣脱,只能被动地屈服。当生命不被自己掌握的时候,他的内心肯定充满了屈辱。

李文星事件爆发之后,随着媒体的披露,我们发现类似李文星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大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幸运地逃脱了,经历的一切成了一个噩梦;而有的,不幸地和李文星一样,命丧传销。

让我们震惊的是如今的传销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亲戚骗亲戚,同学骗同学”的这种熟人作案,而是演变为大学求职受骗。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惨遭传销的欺骗,身陷困境。

很多人惊奇,为什么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却屡屡被骗,而且还是被看似很明显的低劣洗脑的传销所骗,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其实,大学生们和没有文化的普通人一样,也是一个很容易被传销所骗的群体。

2

毕业之际,急于寻找一份工作、实现经济独立的想法,让很多大学生轻易被骗。

临近毕业之时,看着很多同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自己要么是因为考研或公务员之类却失利耽误了最佳求职时间,要么是因为自己各方面并不优秀,没有获得求职单位的offer,要么是自己之前重视不够,反正是没有找到工作。此时,看着同学一个个地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求学,而自己没有着落,心里不免焦躁。

又因为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还没有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公司同意面试或接受求职,很多学生就会不加细察,急于入职,这时,很容易受骗。

毕竟,十几年的求学,家庭花费甚多,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再继续向父母伸手要钱。尤其是一些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期盼孩子早点独立,解决家庭的困境,那么这些学生更容易迫切的找一份工作。就像李文星一样,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让他经济上陷入困境,精神上也处于焦虑状态。所以,即使同学曾经提出传销的嫌疑,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一个人去了,结果命丧传销。

对于毕业求职的学生来说,无论自己面临着多大的经济压力,千万不能自己一个人扛着,应该和父母多一些沟通。只要不是故意懈怠,不愿踏入社会,只想啃老,相信很多父母还是愿意理解孩子求职的困难,会给他们一定的缓冲时间。

所以,即使求职遇到问题,也一定要理性求职,对应聘公司多做一些了解,千万不要盲目求职,让自己陷入被动。

3

一些大学生对工作期望值高,容易被招聘网上的虚假招聘信息所骗。

很多学生认为,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熏陶,尤其是一些211之类的学校的熏陶,自己就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的身价高一些,对工作的要求自然会高一些。但现实是求职困难,尤其是好职位难求,工资待遇和自己理想的有差距,不甘于一个月三四千块钱,或者是到基层工作。

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一旦遇到传销组织的虚假招聘信息,因为担心错失良机,也会让他们缺乏理性,在了解不清的情况下,上当受骗。

大学时候,因为上的是省内高校,招聘单位也多是省内单位。一个同学原本抱定决心找一个省外的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遇到心仪的单位。

这时她的一位高中同学打电话说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单位,让她前去应聘。尽管她有些犹豫,但由于不想错过一个求职的好机会,她还是决定亲自去看一下。

结果到达目的地才发现,被同学骗到传销组织了。和李文星一样,被没收手机、重要物件,还要受到两个传销人员的形影不离的监督,失去了人身自由。

幸运的是,同学非常的机警和聪明,瞅准时机,寻求警察帮助,果断逃离。尽管逃离的过程惊险倍出,险象环生,但是还是成功逃离了。

安全回来的她,一直感叹自己像做了一场噩梦。幸好,梦醒了。之后她认清现实,先找了一份稳妥的工作,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跳槽,直到现在找到理想的工作,幸福地生活着。

因此大学生求职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自己上的什么样的好大学,也不要总是设想一毕业就要拿到多高的薪酬,实现什么样的人生。大学,不过是接受了更高的教育,并不能完全因为学校的知名度就一定会有匹配相应程度的职位。

毕竟就业环境、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等各方面都会对求职产生影响。只要自己具备能力,踏实工作,不断上进,基层之类的工作不会埋没一个人的才华,只能成为成功的踏板。不要因为攀比或者是期望值过高,而对寻找工作产生盲目的冲动,让那些传销人员有机可乘。

4

重视同学情谊,结果被同学所骗。

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被骗,都是被同学所骗。因为同学几年,情谊深厚,所以一旦同学提出要求,很多时候,不假思索就接受了同学的邀请,结果被骗传销组织。

人们常说“一辈同学三辈亲”,同在一个战壕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几年,那种单纯而美好同学情谊是深深地刻在心里的。那种伤心了可以不加顾忌的流泪,成功了可以肆意狂笑的随意,让他们对共同见证青春的朋友心不设防。

所以很多时候,当朋友盛情邀约,希望自己去他所在的城市游玩,往往大学生们就会欣然前往,怀揣喜悦和对同学的感激,丝毫不会想到此去有可能踏上不归路。

同学小王当年就惨遭此种骗局。当时他大四毕业,工作已经找到,只等毕业入职。闲来无事,接到高中同学电话,邀请他到南方游玩。想着在学校无聊,不如毕业之前穷游一番,也算是增长点见识。他就答应了。

结果到地方之后就被软禁了。整天萝卜白菜大米,听课、学习、洗脑,让他痛苦不堪,身份证之类也被没收。眼看学校发放毕业证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很着急。沉稳的他不露声色,暗自寻找逃脱的时机。幸运地是他在监视不严的情况下,从窗户里逃脱。

事后,同学也算良心发现,把他的身份证之类的重要物件给他寄送了回来,当然钱是不会寄回了。现如今聊起当年的遭遇,他还感叹,当时幸好遇上好人,给自己买了一张汽车票,才顺利逃脱。

所以大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的问题上,也要理性慎重。不要只想着同学情谊深厚,而忘记了时间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真正的好朋友是平时里经常联系,有交往的。那么朋友的一举一动我们可以通过蛛丝马迹察觉出来。但往往欺骗你的可能是,之前已经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突然频繁地给你打电话,向你发出邀请,此种情况多是可疑之举。

这个时候一定要慎重,因为长时间的不联系,他或许早不是你印象中的那个人了。而你对他的现状又不了解,很容易受骗。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多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确认无事,再出发。

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耻,也不要感觉不好意思。毕竟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在金钱面前,很多人的心灵是丑陋的,亲情都可以出卖,凭什么友情不可以?

6

有时明知道是传销,但是急于成功的迫切心理,让一些大学生身陷传销而不自拔。

传销极大的蛊惑力是可以快速挣钱,挣很多钱,而且传销金字塔的顶层人物确实挣钱了,还挣得不少,所以身边的人就眼红了,不顾一切地加入其中,欺骗着更多的人,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身边的女孩,在西安上大学,聪明漂亮。一个做家教的偶然机会,她结识了一位家长,一个在传销中处于顶层的参与者。在和这位家长开始的接触中,这个女孩内心是排斥的,她告诫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可是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她看到了这种方式带来的暴利,她眼红家长的不劳而获,却可以轻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慢慢地,她主动提出加入传销。身边的同学不停地劝阻,可她却置之不理,她只相信眼睛看到的,那就是可以一夜暴富。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传销活动,但终因发展的下线有限,她最终血本无归之时才幡然悔悟。

金钱,在现如今这个社会,确实迷惑了很多人的眼睛。似乎金钱决定着地位,决定着身价,决定着尊严。只要能够获得金钱,方式、道德等都不重要。在此情况之下,盲目的行为就极其正常,不合理的途径就变得合情合理。上当受骗,再去骗别人,一环又一环,就是因为钱在作怪,就是因为不甘心在作怪。

君子曰:取之有道。不管何时,大学生都不要违背了良知,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丧失了道德底线。

7

总之,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其他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冲动,不要眼前的困境所惑,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一些了解和咨询,更加理性地求职,不要上了传销的当,毁了自己的前程。

而且即使被骗也一定不要对生活丧失希望,只要内心坚定,机智灵活,总会有重见天日、重新开始的一天。

但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单纯,多一些合法,多一些良知,多一些对人生正常的需求和渴盼。

孔子曰:性本善。如果人性中的善多散发些亮光,这个社会会更美好一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