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甘南藏区的特殊葬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9
藏族广泛分布于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自称为“博巴”。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自称,如阿里人自称“兑巴”、后藏人自称“藏巴”、前藏人自称“卫”、昌都以东的人自称“康巴”,还有“安多哇”、“嘉绒哇”、“工布哇”等。尽管分布范围广泛,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佛教将生与死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死亡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开始,这种观念被藏民族普遍接受,他们心中存在着生命“轮回”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会再次投生。因此,他们对逝者非常尊敬,并根据具体情况、身份和地区习俗进行安葬。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藏东和甘南藏区的特殊葬俗。
穴葬在甘肃省白玛藏族地区流行。死者经过洗礼更衣后,被捆成蹲坐式,放入土坑,上盖木板,然后用土掩埋。冬季尸体不易腐化,因此有时会采用火葬。墓地有氏族的墓地和墓列。
寄棺葬在甘肃省舟曲一带的藏族地区流行。夫妻双方先亡者被殓棺,暂时存放在崖旁、地头、路口等处,不挖坟墓,而是将棺木放在高处,以防水浸泡,用大石块压住,以防野兽侵扰。待另一方去世时,举行合墓安葬,以求永世不离。
楼葬在康南一带流行,也称为户葬。死者被葬于楼房最顶层的一角,葬礼非常隆重。这种葬礼适用于德高望重、有声誉的喇嘛、长寿者、儿孙满堂或五世同堂的人,以及在大公无私、伸张正义、为群众说话作主的人。
平台葬在康南巴塘一带流行。这是一种特殊的安葬方式,用于其他葬法不适用的情况。尸体被捆成胎儿状,放入木箱,放在平台上,周围用石块砌起来,木箱被大石头盖住,最后用泥勾石缝,从远处看像一堆玛尼石。
室内葬在康北一带流行,是对80岁以上、有威望者去世后的特殊安葬方式。死者被擦洗捆团,五官中塞抹酥油、金银宝石等物,放入木柜或大罐中,四周用青稞穗、麦芒和谷壳填充,密封后放到室内一角。数年后,移至野外火葬,骨灰或投入江河或埋在地下。
树葬在西藏林芝和康北部分地区流行,多用于夭折的幼儿。尸体被洗净后放入木箱、木桶或竹筐,悬挂在大树半腰或树杈上。这种葬法据说是为了防止家里再有孩子遭遇不幸。
婴儿红手水葬只适用于两个月以内死亡的婴儿。婴儿的两手被涂成红色,捆成胎儿状,放入背篓,捆上两个大石头丢入河中。家人在投尸处竖立一块刻有经文的石板,点酥油灯,烧糌粑,插上玛尼竿,每年祭拜。
无论采用哪种安葬方式,出殡的日子和方向都由历算僧人根据亡者和遗眷的生辰八字、死者辞世的年月日时辰、星曜相符等天文五行算法来计算决定。出殡时间一般在过世的3至7日内,亲友和村民会带着食物、酥油、银钱等物品前往表示哀悼,这些物品主要用于献供和布施。出殡当日,动身时间早,最迟不超过中午;只有男性才能送至墓地;与死者同属相、同生日的人不能送葬。死者的49天内,遗眷禁忌杀生,只吃别人杀的牛羊肉;女性不洗头,男性不修面不理发、不佩戴饰物;不串门;不参加喜庆或娱乐活动;当年的节日不拜访亲友。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普及,近年来许多丧葬禁忌尤其在年轻人中间已经逐渐淡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