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焦虑,生活本该平静而美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1

(一)

小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慢,好像整个前半生,童年就占去了一大半。

记得初上大二的一天,我和两名学姐同乘一部电梯回宿舍。

听着她们两个简单地聊着天。

“我发现过了20岁以后,时间过得特别快,你有这种感觉吗?”

其中一个学姐问道,引起了另一个学姐的强烈共鸣。

当时的我还踩在19岁的尾巴上,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很快,当我跨过了20岁的门槛,时间仿佛真的被装上了加速器,越走越快。

从20几岁到30几岁,十年光阴,眨眼而过,我在抓不住又易逝的时间里,焦虑度日。

难以平复的焦虑感让我无法轻松面对生活,每天从睁开眼睛就感觉到在被时间追赶。

电影收藏清单列了一页又一页,却做不到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部。因为在我心里,任何没有附加价值的 娱乐 都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虑是人的自然情绪之一,很正常也很普遍,适度地焦虑可以对自己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加快前进的步伐。

但如果做不到自我调节,陷入长期且过度的焦虑情绪中,那么生活就会失去很多色彩,甚至影响身心 健康 。

人为什么会浮躁?为什么会焦虑?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渴望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博得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自我认同,以及名和利。—陈文茜


(二)

“不焦虑未来:把努力留在今天,把答案留在明天。”

其实我们大部分的焦虑情绪都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忧和假想,比如:

当前的经济状况不理想,如果一直没有改变,甚至越变越糟怎么办?

即将到一个新的公司就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怎么办?

孩子的教育很令人头疼,以后学习跟不上怎么办?

母的身体不好,将来病倒了怎么办?

等等。

这些你正在担忧的事情也许未来将如期而至,但是我们的焦虑能改写命运吗?

朋友的单位从去年开始有裁员的动向,时间自由,工资尚可,她不愿意离开,可又觉得自己留下的可能不大。

她从去年焦虑到今年,我问她:“既然察觉到会有变化,为什么不想一些对策?”

她无奈地叹气,表示自己除了静等结果,毫无头绪。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生活中的沟沟坎坎,不是靠一些无谓的情绪就能一一击退的。生活是奥特曼打小怪兽,我们只有不断升级进化,才能越活越自如。

未来究竟如何有谁说得准呢?尽己所能,过好今天,何必一直拿不确定的事来惩罚当下的好心情呢?

积极生活,不留遗憾才是对抗焦虑的有效良药。


(三)

“不焦虑时间:人生无限可能,不被年龄设限。”

我从25岁以后,害怕变老成了我的日常焦虑。

但是当33岁的我第一次长出白头发,我开始明白,岁月终究是不由人的,该来的总会来。

我不再用年龄定义自己,学会坦然地告诉别人今年几岁,不再郁闷被叫大姐和阿姨。

重新拾起英语和阅读,谁说学习这件事只属于校园和年轻人呢?

我欣赏老夫老妻仍能手牵手走在路上,谁说甜蜜蜜只属于小情侣们呢?

有人说,我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焦虑时间越来越少。但即使年少有为的人也可能在中年遭遇危机,重新来过。

无论命运交给我们什么牌,都欣然接受并努力打好。好的心态能对抗一切不良情绪,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我们可以选择继续着平淡人生,粗茶淡饭的日子里品味生活的点滴;也可以抛开过去,放手一搏,试着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无论如何,不要焦虑而活,那是对生命 敷衍和浪费,毕竟它只有一次。


《乘风破浪的姐姐》,今年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看。

30岁,原来也有无限可能,还可以迎风跑起来。

50岁,也有追梦的权利。

张艾嘉在她任职最后一年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时,送给所有人一句话:我才不过是64岁,跑起来,路仍长。

人生不该被年龄设限,想做的事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想要到达的远方即日启程就好,想要成为的人随时都可以努力去蜕变。


(四)

“不焦虑对比:坚持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态度。”

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刷到别人的生活,于是有时候,难以抑制地会从对比中产生焦虑感。

朋友圈的同学同事都在一天天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网络上的陌生人都拥有着诗和远方、金钱和面包。

好像只有自己活得辛苦又孤独。

于是我们不断被刺激,焦虑着,不能从容地过自己的生活。

其实哪里有什么理想的生活和完美的人生,千人千般苦,苦苦各不同罢了。

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人所能适应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杨丽萍老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也许我们难以达到她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眼光回归到自己的生活里,不再因对比他人而焦虑,不疾不徐地过自己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