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育儿经听听就好!育儿路上,最重要的是父母当下的努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近日,“婴儿喝毒奶粉变大头娃娃”事件爆出。

郴州永兴县的多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头骨畸形,出现“大头娃娃”的状况,甚至有的孩子不停地用手敲打自己的头。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发育迟缓等症状,被诊断为佝偻病。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家长发现,孩子日常喝的倍氨敏无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根本不是奶粉,只是蛋白固体饮料!

可为什么家长会将蛋白固体饮料当做奶粉给孩子喝呢?

原来,这些孩子都对牛奶过敏,医生建议家长给孩子喝氨基酸奶粉。家长们在一家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一名家长在购买时提出过质疑,这不是叫蛋白固体饮料吗?但是导购告诉家长,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由此打消了家长的怀疑。

而在孩子的服用过程中,多位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准备停用,却遭到了爱婴坊母婴店导购的劝阻,表示是家长给孩子喝的量不够,甚至要家长加大服用量。有的孩子就这样喝了两年之久,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

错愕的同时,不禁又让我想起上个月的一起新闻,一名年仅三个月的女婴因练习趴睡窒息身亡。这位妈妈在“芝士小馄饨”付费睡眠引导群里按照所学的操作,让孩子趴睡,自己在别的房间通过监控看孩子。本来孩子有哭闹,这位妈妈也有过担忧,但当她在群里向老师提问,“这个哭声是不是要去帮她翻过来呢?”时,群里有妈妈回答,“这问题又不大,为啥慌张”。

在这位妈妈表示“我在门口着急死了,好怕她闷到啊”时,群友却告诉她“不会不会”,还讨论起自家孩子解锁趴睡的“光荣”过程。于是这位妈妈真的没有再管过孩子,甚至在孩子没有动静了之后,兴奋地分享孩子“解锁趴睡了”。直到这位妈妈打算去喂奶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没了呼吸。

这些所谓科学实则脑残的“智商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盲目相信?这些提供建议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历、来历真假、有何居心,家长们都了解吗?

当家长找到并告知爱婴坊的店长,自己的孩子出现了症状,正在接受治疗。这位店长立即说,是口误把特殊粉说成了奶粉。店员表示,“你吃多了没有坏处,但是也没有好处。”

当家长质问店长,“如果你只是口误,为什么让我买了两年都不说?”时,店长的回答是,“我们都是靠奶粉吃饭的,肯定跟着销售走。”也就是说,销售人员根本没考虑让孩子把饮料当奶粉吃的后果,利益当先,哄骗多位家长买下一罐罐价格高昂的固体饮料给孩子喝!

再来看这个教孩子解锁趴睡的 育儿 咨询机构“芝士小馄饨”,他们号称团队的 育儿 师全部获得美国红十字会高级 育儿 师认证。在介绍里,获得该证书需要通过考核,有了证书才能在美国合法进行婴幼儿护理工作。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

据公众号“差评”搜索原网页发现,这就是个面向青少年的培训课程,只要支付 49 美元,上完网课打卡,就能获得所谓的电子版 “ 高级 育儿 证 ”,不需要考试,压根没什么技术含量 。甚至,学习内容里根本不涉及母婴类课程。

而“芝士小馄饨”背后的上海昶 美文 化传播公司,在今年 3 月 12 日之前,没有开通过任何咨询类业务,现在也只是模凌两可地写着“ 健康 咨询和母婴用品零售”。公司地址还是个园区注册地址,有 10669 家公司在这挂着。

也就是说,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芝士小馄饨”,就是个“三无”选手——老师没有 育儿 知识认证,公司没有相应经营项目,甚至没有固定地址,只是拿着一个打卡即可获得、针对离家出走儿童的青少年保育培训证忽悠家长。

销售为了挣钱,抓住家长认为销售比自己了解奶粉的信任心理,不加验证地侃侃而谈;机构为了挣钱,迎合大家知识恐慌的心理,用上一些所谓高大上的海外学历或者国外理论。褪去这些看似光鲜的掩饰,他们不见得比我们这些普通父母强!

所以,在如今这个 发声 太容易的时代,一旦家长惶恐无措,太依赖于他人,直接的伤害就会反射到我们孩子身上!

我们这一代家长非常不容易,经常抱着“科学 育儿 ”的心态去学习,却经常被洗脑。除了出于对孩子本能的爱,不由自主掉入套路,还有什么原因?

在我看来,如今的大环境也给了家长们很多的压力。 随着西方科学 育儿 思想的流入, 社会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 育儿 成本的投入和精力的消耗 。家长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敢轻举妄动,“爸爸““妈妈”的称呼像是紧箍咒,孩子一天不长大,家长就一天不敢放松,在这种焦虑之下反而更容易自乱阵脚。

之前孙莉晒女儿黄多多健身的视频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而黄磊一家因教育上热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黄磊允许女儿早恋、黄多多染头发、打耳洞、戴耳饰、做指甲、涂口红……这些被大部分家长批评、称之为是“不得当”的行为,在黄磊夫妇的教育里则是对孩子的宽容和理解。

所以黄多多的每次“出现”,都会引起一大波网友的羡慕和抱怨,“如果我爸妈像黄磊这样开明,我一定比现在更加优秀”!

黄磊家开明的教育的确很好,可我们和黄磊的教育,差的又何止是开明的态度呢

黄多多就读于北京市某国际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制,所以不需要担心小升初、初升高,高中毕业后就可以出国留学,每年光学费就将近13万。不仅如此,小提琴、钢琴、画画、设计,各种烧钱的兴趣爱好,一样也没有落下。

不仅物质条件好,提供的资源也极其优秀。从小就能见到各种名人,2岁就开始参演话剧,得到赖声川导演亲自指导,7岁就开始写英语剧本,8岁开始翻译英文书,10岁给《小王子》、《冰川时代2》等英文动画电影配音,11岁为奢侈品走秀……

我们能看见黄多多及其优秀的履历,也得看见其家庭条件的强大优渥。很显然,黄磊是在按照公主的标准培养自己的女儿,不用考虑任何物质问题,只管大胆地去尝试,她甚至不用太在意成绩,因为她大概率不会参加中国高考。她不需要靠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她出生在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终点线上,她只需要培养自我个性和综合素养。

这样的教育不是不好,只是不具有普适性。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目前的应试教育基本是最好的出路。 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如果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孩子的未来都可能被改写,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怎么会不焦虑呢?这就是现实。如果普通家庭也学黄磊去培养孩子,早就在养育的过程中破产了。

其实不只是穷养富养的物质基础问题,哪怕是做个虎妈狼爸还是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由的 育儿 态度,也因家庭而异。所以,不必去鼓吹黄磊的教育,也不用因为别人的优秀让自己喘不过气, 教育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真正遵循的原则是每个家庭的能力,是父母当下的努力。过分担忧孩子的未来没有意义,自责也给不了孩子更多东西,我们已经把最好的提供给了孩子,这就足够了。

说了这么多,想和各位家长分享的无非三点:

1.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

不要因为一些外在判断,就质疑是我们或者孩子的问题。每天和孩子长期相处的是我们,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努力,真正见证的是我们彼此。

我们不是黄磊,孩子在七岁时可能连英语单词都认不了几个,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那么未来他依然能够很好地学习英语,哪怕孩子表达能力也不强,但多看多听多背,我们多注意培养,那么哪怕比别的孩子晚一步,他依然可以掌握这项技能。

如果说 育儿 是一场竞赛,那绝对是一场马拉松,一时半会的超越与落后,都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

所有所谓科学的 育儿 理念或者 育儿 经验,都可以作为我们养育时的辅助,可以尝试,不能尽信。要知道,真正能让孩子发生质变的还是时间,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

如果那位相信 育儿 群的妈妈理解这一点的话,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及时抱起她的女儿,就不会看见女儿嘴唇发紫的可怖模样,在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惊喜地发现女儿可以自己转身、自主入睡。

2.面对这种不明觉厉的“智商税”,家长最好保守一些。

商家的套路无穷无尽,作为普通家长,完全避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孩子没法判断真假好坏,但他们却是直接受害者,就凭着保护孩子这一点,我们家长就一定要担起为孩子负责的责任。

最稳妥保险的方法,就是保守一些,晚一点再用,多查阅点资料再用,虽然当下的 社会 发声很容易,可获取正确信息的途径也很多。

面对模棱两可的答案,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不小心交上的“智商税”,及时地“断舍离”。尤其是涉及孩子生命安全的东西,一定要甄别好信息来源。 对于食品药物选择,有一个简单的原则,拿给专业的儿科医生看一下,问清用量和服用周期,确认无害再给孩子使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去医院检查了解情况。喝假奶粉一事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也是因为去医院发现了问题。

3.没有万用的教育宝典,只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为人父母的路上,一定有试错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于家长出现的问题,及时止损是第一位,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给孩子机会和时间去修正最重要。

孩子的有些成长,其实家长也帮不上忙,只能陪伴。尽家长所能提供比较宽容的环境给孩子,是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不必去羡慕黄磊之类的高阶层人士的养育方式,要知道,让孩子打破常规地成长,大胆活出自我个性,有时候就意味着孩子面对 社会 的舒适圈可能很小,这种潇洒,没点资本是做不到的。放松一点,毕竟作为父母,你已经把你的最好,都给了孩子。

其实对于黄磊的教育,其实我最喜欢的一点是,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我们没有办法提供像黄磊家庭那么好的资源,但可以尽可能给孩子一个舒适圈,让他们尽可能宽松舒服地成长。愿每个孩子,都可以活成最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