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分执著与执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33岁高考“钉子户”的故事,他连续复读高考12年,成为高考的奴役,不得解脱。

故事中的他家境贫寒,使他从小没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但他心怀梦想,想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第一次高考连三本都够不着,他深受打击,但并未气馁,继续复读以实现自已的梦想,第二次高考虽然比第一次提高不少,但离梦想还很遥远,他却从中看到了希望,于是,一次又一次的蓄力攀爬,中途他陆续被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一流院校录取,但他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入学,执意继续复读生活至到现在。

他的这种行为,已过了执著的界限,成为一种不理智的执念,把他自已深深捆绑其中不能自拨。

执著是对某种事物坚持不懈的追求。而执念则是被某种念头所束缚和捆绑。执著一旦过了头,就会成为一种执念,一种困顿自已的妄念,它对自已来说就是一种梦魇般的存在,让自已始终活在生命中的某个节点而不能继续前进,永远都像陀螺一样原地旋转,致使自已精疲力尽而无丝毫进展。也犹如跟自已的影子打架一般,陷入在外人看来幼稚而不可理喻的境地。

对自已理想和梦想的执著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是凡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正如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刚开始是抱着正向积极的态度去追逐自已的理想和梦想,他的行为值得人们去学习和鼓励,但是,他在追逐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此次行程的真正意义和努力的价值,完全被自已所谓的崇高理想所蒙蔽。

穷其原因,是源于他内心的深度自卑,这其中有他小时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源于他第一次高考时惨败失利的打击。

所以,他的生命十二年来一直停留在第一次高考失败的那个节点上,即便他后来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甚至中国政法大学等一流名校,但是他的心却始终不能从那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按照他的心态,即便真的考上他心仪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信他还是不会去顺利上学,因为他一切的努力根本不是为了上他理想的大学,他只是不断重复复读来麻痹占据自已的心,他对复读已产生了极度的依赖,他不知道走出复读生活后他还能干什么,他没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他一直生活在逃避和幻想之中,告诉自已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唯一的目的,但内心其实又是害怕看到这个结果的。

就在这样的执念中他蹉跎了美好的十二年青春岁月,越陷越深,无法自拨。

故事中的他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其实,我们在自已的生命中也总是在执著与执念中徘徊游走,执著过了线就会成为执念。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无法走出的心理暗礁,其实它早就过去,但我们却始终停留在那个让我们悲伤难过的节点,无法超越,把自已的力量封锁在那里,不能施展,让自已变得越来越无力向前,生活在一片灰暗和茫然之中。

我们忘记了自已曾是那么有力量和激情,忘记了生活原本是那么美好与丰富,我们看不到自已的优势和能力,我们只盯着那曾经的挫败与失望,眼前只是一片灰暗,我们对自已变得更加苛刻和严厉,想让自已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但不管怎么努力 ,我们都不能感到满足和快乐,还是只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我们就这样被自已的执念所裹挟,看不到逃出的希望。这个时侯,只有自已才能拯救自已,我们需要勇敢的按下暂停键,给自已看清真相的时间和机会,让自已从大梦中清醒过来,还自已自由之身。

执著与执念虽是一线之差,但却缪之千里,一个可以超越自我,迈向高处,而另一个却会让我们深陷谷底,无有希望。一个能通往天堂,另一个则会通向地狱。

生命需要执著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已的梦想,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都会经历失败与磨难,那些只是路途中的一点小浪花,稍纵即失,无需挂碍于心,我们只需展望更美好而精彩的未来,潇洒的与之告别与挥手,满怀希望与憧憬地奔赴前方!

生命短暂而又可贵,千万不要让生命停顿在某个点上而不能继续前行。

未来可期,一切皆有可能,请勇敢的走出自已,大步向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