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渐行渐远的友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6-16
几曾何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孤单,不好的心情无处发泄,愉快的心情无人分享。于是,我习惯了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排解,学会了看笑话自我娱乐,学会了写文章疏解寂寞。偶尔,我会翻看相册,看看以前的我,孩提时代的我,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和小伙伴们依偎在一起,我会指着相册里的某某骄傲地说:“这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情感交集可以被称为牢不可破的友谊,但时至今日,儿时的伙伴都已长大成人,拥有了各自的生活,虽然依然近在咫尺,却似乎再难找到共同的话题了,我明白,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轨迹已经变的各不相同了。小A是我从小的玩伴,从我7岁和爸妈搬到这个家属院里来住时,就认识了跟我们做邻居的小A,她是个个性倔强的女孩,喜欢做“大王”,对别的孩子发号施令,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都在一所学校,于是,上学放学路上的玩耍嬉戏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每天早上院里总会响起她嘹亮的喊我下楼一起上学的声音,初中时代,情窦初开的我们心里有好多的话儿不敢跟父母讲,便会相约晚饭后一起散步,似乎有很多的人和事让我们心潮荡漾,就这样一直聊呀聊,聊到月朦胧,鸟朦胧却还是迟迟不肯回家。小A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不很理想,于是,初中毕业后她便报考了一所护校,毕业后进了医院当护士,她开始工作踏入社会而是我依然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于是,我们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历程,小A是个踏实的女孩,在处理问题上非常务实,我一直认为,她是一把生活好手,而实际上,她也确实在平凡而认真地生活着,工作两年后,她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当我从国外研究生毕业回来后,她身怀六甲,现在,已经是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我们依然要好,但是,当我们坐在咖啡厅里聊天时,我更多的是沉默,听她聊家庭生活的种种细节,我感到了陌生。

小N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心灵手巧又多愁善感,她写了一首好文章又擅长绘画裁剪,我至今还记得,柳絮飘扬迎春花开的日子里,她采下一缕缕柳枝为我编起插满迎春花淡黄花朵的花环,高中时,我们考进了不同的学校,虽然在同一座城市,而且离得很近,她还是选择了用写信的方式寄给我一封封她的思念,告诉我她的困惑,学生时代的小N善良而敏感,周围的一点小事也许就能掀起她内心的极大波动,在她面前,我总是扮演着劝慰者的角色,虽然我自己也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高中毕业后,小N进入了一所大学的艺术系,颇具灵气的她很快有了一个如影随形的男友,我还记
第2个回答  2020-06-16
我想说,朋友都是阶段性的,释然就好。

以前的我,对每一段逝去的友情都特别纠结。为什么说好要做一辈子好朋友的那些人,最后都一个一个离你而去,甚至最终形同陌路?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闺蜜们,现在就算聚在一起,也变得无话可说?

这种困扰曾经让我无比痛苦。我不愿相信,时间拥有如此恶毒的魔力,能够冲淡一切。那些美好纯真的感情,真真切切的存在过,它让我们心生欢喜,又我们莫名感动。又渺小又孤单的我们,因它而感到安宁和温暖,从而对这个世界生出更多的期许。

而它的消散,也是真真切切的。这多少会让人心底腾起一股悲观的情绪。

有一段时间,我试图去维护好每一段值得我珍视的友情,我想让它维持得更久一点,就像我们在彼此的毕业留言册上写下的那句话:友谊天长地久。但是我发现,不论我多么努力,有些人就是不可挽留的离开了,就像手心里的沙,你握紧拳头,它终究还是会流走。

曾经对你而言那么重要的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那个人,和你约定朋友一生一起走的那个人,悄无声息的,就这样从你的生活里隐去了痕迹。你们甚至连道别的机会都没有。生活的洪流裹挟着你们,奔向各自的远大前程。

我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后来看到一段话,表达的意思一句话概括就是,朋友都是阶段性的。

可能在这段时间,有一群人陪你笑陪你哭,过一阵子再看,陪在你身边的人又是另外一群人了。少有人能陪你走一辈子。你们在各自的生活里鸡飞狗跳也好,岁月静好也好,你们的喜怒哀乐,跟对方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贾樟柯在电影《山河故人》里表达的,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那一刻,我释然了。

如果有些友情注定如夜空里的烟火,那就在烟花绽放的刹那尽情的感受它。热闹过去,人终要离场,但我希望你转身的时候,内心是坦然平静的,没有悲伤也没有遗憾。
第3个回答  2020-06-10
如果硬要给朋友之间渐行渐远的友谊一份标答的话,那我想直接引用冯仑那条最著名的人脉原理---“人的一生中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经常打交道的,做点事的,不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前面说的那10个人;最外一圈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起电话来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了解他的背景,最多也就60个,这60个还包括了前面说的那30个。”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选择性的跟一些朋友say goodbye是无可避免的小悲哀。
“朋友之间就应该'人走茶凉'。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伟大是熬出来的》)
很残忍吧,可真实的世界,尤其是只缺时间不缺资源的如今,本来面目就是这样。这是大家默许的价值观,言传身教,从出生那天起便耳濡目染,所以很久都没有人再专门拿出来大谈特谈了。
朋友之间,当“单向慈善”的成分大于“相互理解启迪,彼此帮助成长”时,弱势的一方付出多少忍气吞声、费力讨好都只能让自己的境况愈发窘迫。
如此说来友情跟爱情相差无几,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实在太不可或缺。“感情是由于情投意合,合则来,不合则去,人能够约束自己的是道德和责任,而非感情。一段感情能否持久与牢固,很大程度上是两人的博弈,势均力敌者方能走到最后。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一点,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别人刁难了自己,其实往往是你成长跟不上别人的脚步罢了。你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没有势均力敌来维持双方关系的平衡,感情能够起到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最牢固的感情,大都势均力敌》)
朋友的脾气有随和些的,也有高傲些的,但归根结底大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感情,从来不存在谁听从谁,谁主导谁这一说。风度翩翩才高八斗的胡适被他的小脚夫人江冬秀拿捏一生总为外人或悲哀或津津乐道,但要我看,能如此持久地被钳制住,必是生出了根深蒂固的了解与青睐。
有些话乍听刺耳,但我所推崇的平等自由从来不是消除价值观差异,而是在清晰了解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接受的才可能成为朋友。
“当我谈企业管理时,你在搜索商场打折;当我谈职场资源时,你在八卦同事魅力;我说的笑话,你听不懂,我说的悲剧,你当笑话…”(《没有事业的女孩子》)“同一个层次上与自己相去甚远的人交流,简直是一件毁尸灭迹的灾难。浅层次的交往即使所处层次大相径庭,蜻蜓点水也不会使人厌烦;但当一个人想展开深层次交往时,回报率和愉悦感是她最看重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往往在层次相同或相近的人群中才能满足。”(《不是我冷漠,是你太弱》)
说到底,亲爱的渐行渐远的朋友啊,最终你生活里的一切,无论友情或者爱情,都得靠着自己实实在在地奋斗而来,并无法依靠你长相脾气工作家境等等一类浮于表面的转瞬即逝交换维持。你总要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陪伴一生的那些人。
更何况,当你把我看作人脉而非朋友的那一刻起,就该清楚,“50块的人民币设计的再好看,也不如100块更招人喜欢。”
第4个回答  2020-06-10
你肯定听过鸡蛋的故事,A一直给B鸡蛋,有一天C来了,A给了C,于是B就觉得A变了,觉得友情很脆弱,沟通、解释最后只剩下无奈,耐心就像是信用卡上的总额,一点点消耗,总有达到上限的那天。

现在的我们好像更加习惯了,在某一个时间段里,拥有着某一个最好的朋友,在下一个时间段里,你们还是朋友,只是你们不再打闹,不再见面吃饭,不再分享心事,或者你们互删了电话号码彻底不再联系。

其实朋友是有很多类型的,有一群朋友可能适合在一起吃吃喝喝,另外一群朋友适合在一起安安静静聊心事。

并不是在一起吃喝的就是酒肉朋友,在一起聊心事的才是真朋友,跟不同的朋友在一起时有不同的满足感,没必要在这其中分出高低之分。

现在慢慢就看开了,不值得的误解不再追着去解释,也慢慢接受离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朋友之间的交往和恋人有类似的地方,也会经历初识、热恋、蜜月、争吵、误会、和好、稳定、共度余生或是分道扬镳。

现在,遇见相似的情况依然觉得惋惜,但少了很多纠结,大多数没有特殊原因的分别,也不再去追究,我选择留在原地默默的祝福。

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我也不会再兴高采烈宣布友情万岁天长地久,只是欣慰并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陪伴本来就是一件两情相愿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

好久没联系的那些老朋友,虽然我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也好久没有联系了,希望想起彼此的时候能会心一笑。

回忆里的你们,还是能够让我感动依旧。
第5个回答  2020-06-10
为什么那么多年的感情,说淡就淡了?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好友,见了面却只能相顾无言?所有的纠结和不解,在于高估了“感情基础”四个字——没错,那些青葱岁月我们一起经历,逃过课,卖过萌,耍过妹子打过架——但那只不过是人人都会做的事情,因为人是社交动物,会抱团取暖,会寻找慰籍,并对身边熟识的人和事产生感情。别说是人了,新华字典用了六年也舍不得扔,但这并非ta对你还有什么价值,而是情感上ta是你的记忆共同体:你舍不得ta,其实是舍不得自己。可是,所谓“感情基础”,常常不过是“刚好在一起”,友谊的本质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另外两个字:认同。更准确的说是:相互认同。只有互相认同,你们才会发现对方可取之处,才能英雄惜英雄,你逗哏来我捧哏,见面拱手抱拳互道一声“牛逼”,从而建立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也就是,友谊。可那些年你年轻,别说对朋友的认识,甚至对自己也未认识透彻。当年太小,儿时的玩伴,初中的同学,高中的兄弟,非自己所选,而是环境所选。当你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原则和看法,越坚持走自己的路,越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会越来越孤独,跟以往的朋友之间的距离便不知不觉越来越远。这种“远”,与其说是物理距离的“远”,不如说是心理距离的“远”,而这正正因为:不认同。在我看来,我一直提倡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是走上成熟必经的一条道路。真正的朋友,资源、地位、见识一定相当。即便有些友谊,看起来超越阶级,但观念的水位,也一定是相近的。朋友是分享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而对逐渐不认同的朋友及其生活方式,人会产生排斥感,会有理性判断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段友谊已不值得投资、这段友谊已没有未来。人不会总活在过去,活在“感情基础”中;既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不同,那么产生的情况就是:你说他“在游戏”,说他“在放纵”,觉得他活得不像人样;但在他眼中,你未必就不是营营役役追名逐利,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在那纠结半天要不要坚持,说不定对方早已放弃——友谊的关隘不在“攻”,而在“受”。人需要在互相认可的价值中走下去,创造更多的“感情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友谊。相信我,足够“相互认可”的朋友,地理隔离是挡不住的。你将一个朋友拉入黑名单,必然也将另一个人“通过好友申请”。你被一个朋友圈“好走,不送”,也代表着被另一个朋友圈“欢迎光临”。生活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的天壤之别,都会让故友作鸟兽四散。这一点,看似残酷,但避无可避,也无需避。 那些总喜欢联系旧朋友,对过去恋恋不忘的人,大多有一个共性。过的不太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