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给商业带来了什么 高品质旅游商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01
高利润
第2个回答  2017-12-01
商业场所与旅游景点虽然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功能,但二者其实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在北京,从老牌商业街区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以及南锣鼓巷,再到新兴的蓝色港湾、老舍茶馆等,这些特色商业场所深受外来游客青睐。
现状:特色街区游客占据半壁江山
尽管热天接近尾声,但在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带有明显北京印象的商街上总也不乏拥挤的游客。
据烟袋斜街一位便利店老板介绍,此前该地区是居民区,并无大量商业。据其回忆,该地区在2003年左右开始红火起来,现在成为外地游客来北京的必逛之地,尤其是20~25岁的年轻人。一位南锣鼓巷的饰品店老板表示,南锣鼓巷地区不会因为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影响业绩,常年人流量较大,外地游客占90%以上,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旅游业对商业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1759.8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旅游餐饮和购物消费917.3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3.1%。
问题:高品质旅游商业稀缺
位于朝阳公园一隅的蓝色港湾,集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由于毗邻使馆区,这里的国外顾客较多,同时它的欧式建筑极具异域风情。
蓝色港湾市场总监宋嵃知表示,蓝色港湾作为新兴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在旅游的大背景下收益回报明显,一些外地、国外游客会选择到蓝色港湾体验国际化的休闲项目。据悉,周一至周五,蓝色港湾的客流在5万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客流最高可达10万人左右。但是,在北京,像蓝色港湾这样具有优势地理环境的观光休闲商业项目并不多。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目前北京旅游商业仍主要围绕旅游团,对于商务会议游客关怀较少,定位该类游客消费的场所稀缺。他指出,旅游商街上的多数商铺仍停留在售卖低端旅游产品、特产的传统观念中,低端消费层级也影响了北京整体商业品质和形象。
改变:升级文化体验消费
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主要的三大类游客中,基础旅游的观光客未来占比将逐渐缩减,而商务旅游、文化休闲游消费呈上升趋势。
在赖阳看来,在商务旅游中,消费者在商场进行品牌消费居多,特色商品购买相对较少。而进行文化休闲游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商业环境的氛围,注重文化消费体验。
因此,这也要求商业项目在招商时需考虑整个商旅消费商圈定位,让区域形成浓厚的文化体验街区,并对应进行文化、休闲、体验氛围的设计。
位于前门附近的老舍茶馆,因地道的京味文化和茶文化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它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一张名片。北京奥运会期间,它作为涉外场所接待了众多国外宾客。应该说,老舍茶馆实现了文化与商业在市场层面的融合。
北京apm商场负责人表示,虽然其外地游客占比仅为20%,但商场也在通过精细的港式服务、新奇小游戏等吸引游客。“商场对外地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多是具有唯一性、游客难以在其所居住城市消费到的品牌。比如,亚洲最大的苹果旗舰店、北方地区唯一的Forever21等。”如果你有旅游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影途社户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