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穷兵黩武 ,导致国家衰败甚至灭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穷兵黩武,导致国家衰败甚至灭亡
中国历史上,穷兵黩武的人有很多,比如:汉武帝、隋炀帝、诸葛亮等人不胜枚举。由于人数众多,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挑出几个比较有影响力,对整个中国历史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来举例说明。其余的诸如,齐愍王,诸葛亮、刘裕等人,他们只是影响了地区性的地方政权,由于篇幅有限,我这里就不做过多评论了。
首先,第一个,当属汉武帝。
在汉武帝继位初期,南方边患迭起,汉武帝派地方小股部队前去平乱,效果显著,为其大涨信心。
之后,汉武帝力主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上国家有之前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础,使得国家出现了短时期的空前繁荣。
于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看不顺眼了,在马邑之谋失败后,又安排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四路大军北击匈奴。
此后,汉武帝提拔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年轻将领,逐匈奴于漠北,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可以说是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风。
汉武帝也打通了西域的通路,使得中西方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流。
但是,在汉武帝末期,由于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将星相继陨落,汉武帝无奈启用李广利为将,之后,虽然小有战绩,但总体还是损兵折将。
而且,由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桑弘羊建议"盐铁专营"和"算缗法",进一步恶化了民间百姓的生存环境。
如果不是其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基础,之后又有霍光等一批大臣的及时调整国家政策与民生息,汉朝很有可能就在汉武帝时期终结了。
总结,如果汉武帝能在卫青、霍去病在世时及时收手,同意与匈奴的臣服,并且会向我们纳贡的话,也许,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可汗"了。
第二位,就一定是非苻坚莫属了
苻坚,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名族政权的前秦的国主。
苻坚虽然是少数民族,氐族人,但是,在他得位后,重用如:王猛等一批汉族文官,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先后消灭了燕国、代国等一批其他分裂割据政权,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苻坚在同意北方之后,仍不满足,不听众臣劝阻,执意要南下吞并东晋。
苻坚称"我统军60万,每个人把马鞭投入河中,就可让其断流"。成语"投鞭断流"就是从此而来。
苻坚兵锋南指,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知道淮水岸边,与东晋将领谢玄统领的不足10万的北府军相遇后,对峙于淝水两岸。
由于苻坚部队的成分复杂,加之指挥失当,且有东晋降将为谢玄做内应,让苻坚一败涂地。成语"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都是由此而来。
苻坚在此败之后,一蹶不振,前秦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全部爆发,慕容垂和姚苌全部叛逃,各自建立后燕和后秦。前秦从此衰败下去,之后不久,即灭亡。
总结:如果苻坚,听从王猛建议,致力于国家团结建设,而不急于南下攻晋或者在淝水之战里清楚东晋卧底和指挥得当的话,也许有可能就会统一中国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现在也很有可能不再拥有璀璨的中华文明了。
所以,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谢安、谢玄叔侄,功不可没。
第三位,隋炀帝
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杨广的骄奢淫逸和好大喜功修建大运河造成的。
其实,隋朝的灭亡,主要就是因为隋炀帝穷兵黩武,国内空虚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说隋炀帝穷兵黩武。
首先,我们来看隋炀帝的战绩
公元589年,杨广统兵,南下灭南陈,结束中国南北朝时代,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
杨广继位后,公元605年,征契丹。次年契丹启民可汗来朝。
公元607年-608年,派兵征台湾。
公元610年,派兵征琉球(今日本冲绳及琉球群岛),从此台湾和琉球划入中华版图。
如果,隋炀帝就此停手,就又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了,可惜,并没有。
公元612年,隋炀帝在其父隋文帝之后,第二次远征高句丽。也是隋炀帝的第一次征高句丽。攻至平壤城下,中伏,损兵折将而返。
公元613年,二征高句丽,由于杨玄感造反,仓皇而退。
公元614年,隋炀帝不顾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执意再征高句丽。最终兵败,退回扬州。
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隋炀帝前两次征高句丽就收手的话,隋朝也不至于会达到灭亡的地步,毕竟当时的隋朝还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失民心,或者在第一次征高句丽时,隋炀帝可以受命前线将领灵活指挥的话,高句丽也早就被灭了。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它总是会在关键的节点,让最有能力的人,去犯最低级的错误,导致自己的国家灭亡。
第四位,明神宗万历
提起万历皇帝,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他老人家二十年不上朝的光辉记录,可谁又能想得到,这位大神级别的怠政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屈指可数的穷兵黩武的皇帝之一。
第一征,宁夏
公元1589年,蒙古人哱拜在宁夏叛乱。调李如松、麻贵等,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总计兵力约十余万进行围剿。将叛军围困在宁夏城,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第二征,朝鲜
公元1592年,日本幕府将军,丰臣秀吉,派军进攻朝鲜,朝鲜皇室向大明朝求援,万历再派李如松前去支援,击溃日军,日军由于断水缺粮,主动退却,退守釜山。
公元1598年,日军再次进犯,此时,李如松已经在对蒙作战中阵亡,万历改派麻贵为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地兵卒前往增援。同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线撤退。
第三征,播州
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在四川发动叛乱,并引苗兵入川,烧杀抢掠。
万历派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李化龙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总兵力达24万人。
历时三年,方才平息。
后又经对后金之乱,使大明王朝国库空虚,进而导致最终的灭亡。
所以,我的总结是,雄主易亡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