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由来?习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1
1.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作为节气,标志着春季的中期,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
2.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或“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清明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已有超过二千五百多年的传统。最初,清明节并不如前一天的寒食节重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节日逐渐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并为一个固定的节日。
4. 寒食节的传统是禁火,人们只能食用银碰冷食或提前准备的食物。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企图杀害太子重耳,而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护送太子流亡。
5. 多年后,太子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一位春秋五霸之一,他犒赏了所有曾帮助他的人,却忘记了介之推。在旁人的提醒下,晋文公急忙派人请介之推前来受赏。
6. 然而,介之推皮卜和他的母亲隐居在绵山(今介休绵山),晋文公和随从在山中搜寻未果。有人提议放火烧山,认为介之推作为孝子,必定会出来救母。
7. 但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仍然不见介之推的身影。火熄灭后,人们在柳树下发现了介之推和他母亲的尸体。
8. 晋文公深感悲痛和懊悔,将二人燃搏穗安葬在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9. 宣布全国这天禁止烟火,只吃寒食。晋文公离开时,他取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宫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息:“悲哉足下”。
10.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
11. 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清明节习俗。如今,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变为扫墓祭祖,人们通过祭拜先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