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溺爱综合症的行为
独生子女溺爱综合症的行为,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因为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下面介绍独生子女溺爱综合症的行为!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
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 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
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 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 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 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 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 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
你们小的时候,还 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此症又叫“四二一”综合症,为一外国女记者创造的名词,她认为:在现代中国不少的家庭里,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围绕着一个独生子女打转。
在这样的溺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些“小皇帝”,从而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现一系列病态反应,这具体表现在:
一是任性、骄傲、自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这是由于家长们对孩子宠爱无度,无原则地迁就、娇惯,其结果,非但无助于育儿成才,反倒使孩子变成任性、娇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绣花枕头”,有的高傲自大,以我为核心;有的情绪异常,孤僻离群。
二是营养不良: 由于是独苗,长辈们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即使是无理的要求,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不喜欢吃的食物,尽管是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也就不给吃。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造成营养摄取失调。
据专家们调查,我国儿童普遍贫血和缺锌,不是虚胖就是过于消瘦。“O形腿”、“鸡胸”、“牙齿钙化不良”、“龋齿”等疾病亦不少见。
中医营养学认为,要改变独生子女营养不良的症状,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食欲,即吃饭要香,即针对食欲不振采取相应的措施。
那么,引起这些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又是那些呢?
中医学认为,胃主盛纳,意思是,人的吃多、吃少,吃后是否消化、吸收,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食欲不佳时,首先应考虑小儿的脾胃是否有病。
①胃中虚寒:
胃的功能平素低下,又加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者胃脘部受凉,以致寒凝于胃而发病,从而导致食欲不佳。治疗当以温中散寒为主,可服理中丸。若病症较轻,可用干姜、红糖泡水喝。
应忌冷饮、油腻,睡眠时不要受凉,小儿夏天睡觉时,最好在脘腹部加一布兜或盖条小浴巾。
②食滞胃脘:
多由小儿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吃不易消化食物,从而导致宿食积聚不化,停滞胃腑所致。
除不欲饮食外,还可见暖腐吞酸,呕吐,大便秘结或泻泄,舌苔厚腻,此病在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疾患中屡见之。
治疗当以消食导滞为法。可服用消食导滞丸、保和丸等药,平素要加强对小儿饮食习惯的教育,不要偏食、暴食、暴饮。
③胃阴不足:
多见于小儿胃炎或急性热病后、体内火热之邪耗伤了阴液。主要症状除了无食欲外,还可见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治疗当以养阴清热为主,可用清胃散加减。平素饮食要戒辛辣、油腻,可多喝点生地粥。
④脾气虚弱:
主要为脾虚不运化营养物质,以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脉缓粥为主症,多见于慢性胃炎、肝炎、肠炎,以及营养性障碍、全身性虚弱等疾患。
此病多由于饮食失调,或劳倦太过损伤了元气,或又吐又泻太地所致。
治疗宜用益气健脾之法,可用六君子散。平素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小儿太劳累、注意睡好觉,少吃糖,饮食要宜消化。
⑤脾胃湿热:
多见于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等疾患,除食欲不佳外,还可见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舌黄苔腻、脉濡数等症,此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治疗上当以清利湿热为主,可用茵陈蒿散。平素要加强对小儿饮食卫生习惯的教育,饭前便后要注意洗手,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⑥脾气下陷:
又叫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不能升举为特点的一种证侯。除食欲不振外,还可见气短乏力,食入则败,胃下垂、久泄等症。
此证多由久泄久利或过度劳倦伤脾所致。治疗当以益气升提为主,可用补中益气丸。由于本病是病久虚损发展而来,故小儿患病时要及早治疗,注意病后调养。
除脾胃有病能影响小儿食欲不振外,还可见其他一些因素,如感冒、肺病等。
由上可知,对独生子女绝对不要溺爱,溺爱的后果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宝贝,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