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为什么总是不开口、不交流、生闷气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我非常理解一个妈妈的心情,我孩子小的时候生病难受时哇哇哭,看着他那遭罪的样儿,不光着急,心都疼啊。我那时候就想:他再大点就好了,他就会说话了,他就能告诉我们他哪里不舒服了,那我们就能更好的帮助他了。

但细想来,即使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通过他的体温、他的精神状态甚至是他的哭声,我们依然可以判断他当前的状态是不是病了,我们依然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那我们的着急和心疼又是哪里来的呢?

因为他是个孩子,又是那么的柔弱、可爱,我们不希望他遭这样的罪。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说话,习惯了用嘴和耳朵去表达和接收他人的想法,我们喜欢直截了当——妈,我头疼,因为你对我的态度太恶劣了。你看,这样多简单,我们就不用猜了,直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已经不习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揣摩他人的真实意图,这样太慢了,太绕了。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希望他能说,能回答我们的问题,能和我们交流,当他们遇事不开口、不交流、生闷气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深深的失控感,就像两口子当面锣对面鼓的吵一架虽说可能很生气,但更让我们抓狂的是站在我们对面的那个男人或者女人一句话不说。

那抓狂之后的我们会做什么?会大声的喊:有什么事你说啊!你这样闭着嘴生闷气是什么意思啊?你倒是说啊!

好了,让我们猜一下结果,那个站在我们对面的人会开口说话吗?他(她)很可能会抬头看我们两眼,并流露出或鄙夷或憎恨的眼神,似乎是在幸灾乐祸,也好像是在欣赏我们气急败坏的样子,但他肯定不会遵从我们的命令开口说话。

一个5岁孩子的心眼还不至于这么“狠毒”,但她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她一定更愿意和一个心平气和的、一个面带笑容的、一个能给她时间慢慢梳理自己思绪的妈妈进行交流。

我们再说,一个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不开口、不交流、生一会闷气”呢?当然可以。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安静的一个人待一会呢?等她“消气”之后再去和他沟通不是更好吗?就像吵架的时候,站在我们对面的那个人一定有他不愿意开口说话的理由,这时候我们去怪他、去吼他的背后,是真的关心他、想着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是更气他不说话、让我们丧失了吵架的对手了呢?

我估计这个妈妈是个急性子,对孩子的爱心也是又大又软,所以特别希望能360度全方位的掌握孩子的身心动态,而孩子一旦不配合,她就会受不了,进而就会更着急。但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孩子“这些年一直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妈妈这种“急脾气”给催生出来的。

前面我们借两口子吵架已经说了,当一个人不想说话的时候,你越是着急的请求他、逼迫他说话,就越会适得其反。更严重的是,如果其中的一方长时间的坚持这个策略,那另一方的闭嘴不说就很可能形成习惯。你看在很多家庭中,丈夫都是沉默寡言的,但站在他们背后(或眼前)的妻子,则往往都是说话的行家里手。

一个(女)孩子,遇到点事儿生会儿闷气是很正常的,你别理他,或者就坐在旁边陪陪他,过不多会儿肯定就好了。要不然,等看他闷气生的差不多了,就找个玩具或者零食逗引逗引他,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出来,也就解决了。但这时候,如果忍不住自己的着急非要“插一脚”,非要孩子敞开心扉的聊一聊,那就很可能把一个极正常的行为变成长久存在的“问题”。

如果是你,你不愿意去游泳了,我却执意——说不好听的或者更贴近事实的就是“逼”呗——让你去了,训练结束后你会感激我?会滔滔不绝的和我说你的心里话?

我想,你也肯定懒得搭理我。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 同名(蓬勃育儿社)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