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019年第26周.这才是心理学.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2019年6月27日 22:53

我们大脑的进化始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就是让我们能够不懈地寻求世界中的各种模式。我们寻求身边事物的关系、解释及其背后的意义。埃里克·瓦戈(Eric Wargo, 2008)在美国《心理协会观察者》(APS Observer)上写道:“脑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无由来的关联性器官’——贪得无厌的意义制造者。”
世界上的许多事件不能以系统性的因素来完全解释清楚,至少现在还不能。然而,当一个特定的现象没有现成的系统解释的时候,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寻求“设备”往往仍在隆隆运转,试图将无意义的理论强加于原本随机的数据。

金融分析师通常会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每一次小的波动都编造出精细的解释,而实际上这种变化大多只是随机波动而已(Kahneman, 2011; Taleb, 2007)。我们每晚应该在电视上听到的是“由于存在交互作用的系统的随机波动,道琼斯今日平均上涨27个百分点”。但你永远听不到这种头条,因为金融分析师会暗示他们能够解释一切——交易行为的每一次小的波动。他们不断地对客户暗示他们可以(也许他们也相信自己可以)“征服市场”,即使当大量的证据表明他们中的大部分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这一现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称为错觉相关 。当人们相信两个事件在通常情况下应该同时发生时,就会认为自己频繁地看到了同时发生的现象,甚至当这两个事件的同时出现是随机的,并不比任何其他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频率更高时也是如此。
许多有控制的研究都证明,当人们头脑中已经预设了两个变量相互关联的想法时,他们甚至能够在两个变量根本毫无关系的数据中发现联系。

试图去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可能源于我们深切地渴望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事件的。心理学家已经对所谓“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现象进行了研究,这一现象指的是 人们有一种倾向,愿意相信个人能力可以影响偶然事件的结果

有一些心理学家研究了一个现象,该现象被称为“公平世界假设”。它是指 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在这里,每个人都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实验证据,证明了公平世界中存在一种“罪有应得”的信念:人们会鄙视那些偶然不幸的受害者。为偶然事件寻求解释的倾向导致了这一现象。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完美无瑕的或是道德修养高的人会因为偶然事件而遭遇不测。固然我们想要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但是 偶然性是不偏不倚的,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运行:好事坏事都以相同的概率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它不会对“好人”有所眷顾

为纯粹偶然的事件寻求解释的这种倾向,也导致我们对许多巧合事件的性质产生误解。许多人认为巧合需要特别的解释,他们不理解巧合的发生并不需要偶然性之外的因素,巧合并不需要特别的解释。

心理学家大卫·马科斯(David Marks, 2001)建议大家今后用“ 罕见偶合 ”(oddmatch)这个比较中性的名词来形容令我们感到惊异的两个事件的同时出现。”
概率法则确保了随着事件发生次数的增加,一些罕见偶合出现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大。这一定律不仅允许罕见偶合出现,而且从长远来看几乎保证了它的出现。

懂得在什么时候避免对纯粹随机因素导致的事件编造复杂的解释,这是具有实际作用的。认知心理学家卡尼曼描述了在Yom Kipper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打交道的事例。两个飞行中队出发并返航,一队损失了四架飞机,另一队则没有损失。军方希望卡尼曼调查一下,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否有特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卡尼曼并没有去做调查,但是卡尼曼知道,以这样的小样本,任何找到的因素都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过是纯粹的偶然性波动的结果而已。他没有去做调查,而是运用本章所谈到的理念去告诉以色列空军不要浪费时间:“我推论,运气是最可能的答案,对不显见原因的随机搜索其希望是渺茫的,同时遭遇损失的中队飞行员也不必因为觉得自己和战友有错而背上额外的负担。”

心理学家、统计学家以及其他科学家都指出,许多罕见偶合实际上并没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罕见”。著名的“生日问题”是最好的例子。

在某个领域中,承认偶然因素的作用意味着研究者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预测中总是会犯一些错误。但有趣的是,承认我们的预测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度,实际上反而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预测的精确性。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矛盾,但是事实确是如此: 为了减少错误,就必须接受错误 (Einhorn, 1986)。

2003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举行健康咨询会给出一条健康建议, 警告说流行的抗抑郁药和青少年自杀之间存在潜在关联 。很多医生担心,在统计基础上,这一警告会导致更多自杀事件。他们担心因药物引发自杀的青少年会减少,但会有更多的青少年死于犹豫是否开药。事实上,这也真的发生了。用这些药物治疗给孩子们带来暂时的风险,但不治疗抑郁情况会更严重。多数医生认为,这一警告付出的人命代价比拯救的多(Dokoupil, 2007)。
在医学治疗中,“安全比遗憾更好”忽略了与之对等的另一半。他将我们的注意焦点放在了那些可能被治疗伤害的人身上,但是完全忽略那些因接受不到治疗而受到伤害的人。

在心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中,其知识都是通过 统计预测 来表述的。相反,一些临床心理从业者则声称他们可以超越群体预测,对特定个体作出百分之百准确的预测,这种预测被称为 临床预测或个案预测
临床预测似乎可以视为对统计预测的有益补充,但问题是临床预测并不准确。
如果证明临床预测是有效的,那么一个临床医生与他的病人接触的经验以及有效运用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应该使他能够提出比较好的预测。这个预测一定能胜过对病人信息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能够对量化数据加工的统计程序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总之,有人主张说,临床心理从业者的经验使得他们能够超越尚未由研究揭示的关系。“临床预测是有效的”这一观点很容易验证,不幸的是,经过检验,这一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

“统计数据不适用于单一个案”这一同样的谬误,是导致赌徒积习难改的重要因素。

另一个统计预测经常打败临床预测的地方是体育领域。许多人在2011年观看了改编自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原著的电影《点球成金》(Moneyball)。故事讲述了奥克兰竞技队经理比利·宾(Billy Beane)的故事,宾 否决了他的球探的“临床”判断(过于依赖可见的身体条件),依靠球员过往表现的统计资料去评估准备招入的球员 。他的球队表现得物超所值,他从棒球统计学家那里借鉴来的精算法随后被许多团队复制。在其他运动领域,统计方法比“教练的判断”更有优越性。

这是尾巴。

这才是心理学.第10章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概率推理
这才是心理学.第9章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多重原因的问题
这才是心理学.第8章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这才是心理学.第7章不像是真实生活的心理学实验与“人为性”批评
这才是心理学.第6章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
这才是心理学.第5章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避孕
这才是心理学.第4章见证和案例研究证据: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这才是心理学.第3章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才是心理学.第2章可证伪性:如何挫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这才是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左右逢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