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之殇:即将消亡的淮安南门小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来我家乡过五一# #淮安 美食 # #城市画册#

久不回家乡,这次趁着5.1回家看看。

驱车前往南门小街,很喜欢人民南路的两边的法国梧桐。

很多城市,这种树基本是都只能在老城区才能看到,尤其是长得已经很粗了。

行驶在浓荫之下,很有些老城的感觉。

这里确实也是老城,“清晏园”就在道路西侧,还有明清两朝的“河道总督署”也在此处。

其实“清晏园”跟“河道总督署”是一体的,清晏园就是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属于衙署园林,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在妇幼保健院南侧的新民西路驻车,步行前往南门小街。

不得不说家乡人民做生意的风格有点强悍,连着两家门口都贴着“外出 旅游 ”的告示。[晕]

这个生意经有些太草率了[呲牙]

从北头步入小街,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征收待拆地块”的大立牌。

因为是大清早,小街里走动的大多是附近的街坊,过来买菜或者买早餐。

刚出炉的烧饼一摞一摞码在炉子上,还有一大筐的刚出锅的油条,油香味飘出好远。

朝那看一眼就感到很有食欲。

短短百十米的小街集中了做各种饼的铺子,来小街不怕找不到饼吃,

窝窝头,很大一个,价格适中,感觉一个就能管饱。

这个连店名都没有的铺子,老板在炸“馓子”,“馓子”算是江淮一代的特产。

蔬菜店的老板看我在很认真地拍照,还以为我是什么暗访人员,一脸的紧张。

小街里还有不少卖菜的,尤其是街南头较多。

这个菜谁认识?小时候在老家经常吃,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学名叫什么。

淮安特产——蒲菜

不少赶早过来摆摊的,不知道一会城管上班了会不会找他们麻烦。

“武姐面馆”,看了价格很便宜,正在吃面的一看就是个老街坊,一边吃着一边跟老板聊天。

老北京炕饼,好久没吃过了,我买了5个,带回苏州去吃。

没有馅料的,但是有满口的面香。

小街上放眼望去,满满的市井气息;就是我们80后小时候街上的样子。

老字号“绿豆圆子”,我没吃过,特地跟老板娘问了怎么个吃法,我也买了半斤,尝尝看。

刚出锅的绿豆圆子

昏暗的过道就是他们的加工间

这家的牛肉锅贴看着也很诱人,不少人在等着出锅,估计是很好吃的。

一路逛完,也该是我的早餐时间了。

来到街北的路口,“祝记牛肉包”是淮安吃货的 美食 打卡地,这里的牛肉煎包很不错,外酥里嫩。

我要了碗牛肉馄饨和两个牛肉煎包,一共12元,很满足的一顿早餐。

后记:

南门小街,破败但富有生活气息。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的地方是跟不上城市的进化的。

但恰恰是这样的地方,成了城市里的网红打卡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网红打卡地&征地待拆迁,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的,这样的对立又是要表达什么呢?

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传统的消亡,这正是城市之殇。有些东西留存至今必然有它的道理,所谓“存在即合理”。但一场拆迁之后,很可能我们熟悉几十年的东西,一夜之间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发展与传统留存之间,似乎应该更加关注留存。

很多人对家乡的怀念不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而很可能就是老街里的一碗豆浆、一根油条、一个煎包。

离家久远,某个午夜梦醒,“唉!想吃老家巷子里老王家的油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