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执法机关实施罚款没收财物条例(试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罚款和没收财物的管理、监督,保证执法机关正确执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执法机关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罚款和没收财物权力的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第三条 罚款和没收财物处罚(简称罚没处罚),是执法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定财产的国家强制行为。
  执法机关实施罚没处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肃慎重,公正廉洁;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开、准确、及时,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罚款和没收财物收入(简称罚没收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必须全部及时上缴国库。
  罚没收入包括执法机关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没款和没收赃物及其它物品的折价收入。第二章 罚没处罚权及其行使第五条 罚没处罚项目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设置。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任何机关均不得设置。第六条 罚没处罚行为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不得处罚。
  法律、法规、规章对罚没处罚的标准、幅度和适用范围有具体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没有具体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制定或者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执行。第七条 罚没处罚权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机关行使。
  行使罚没处罚权的执法人员,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严禁雇用人员行使罚没处罚权。第八条 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职责,正确行使罚没处罚权。第九条 执法人员执行罚没处罚公务,必须持有国家或者本省规定的合法证件。无证不得处罚。第十条 执法机关实施罚没处罚,应向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说明有关法律规定,告知其应自觉履行罚没处罚决定。拒不履行的,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十一条 罚没处罚对象必须是违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违法行为无关的,执法机关不得处罚。
  执法机关对违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罚没处罚时,应当尊重和保持他们的合法权益。第十二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执法机关联合执法时,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行使罚没处罚权。不得越权处罚。越权处罚的,其行为没有法律效力,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三条 执法机关对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实施罚没处罚。第十四条 执法机关对行为人实施罚没处罚应当按照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进行。对应当给予其他行政处罚或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罚没处罚代替;对有轻微违法行为,通过教育、训诫能够制止和纠正的,可以不再处以罚没处罚。第十五条 任何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不得利用罚没处罚权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
  严禁下达罚没处罚指标;
  严禁以收取保证金、抵押金等形式变相实施罚没处罚;
  严禁利用罚没收入从事盈利活动和获取其他利益;
  严禁对被处罚对象提出非法要求。第三章 罚没处罚程序第十六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处以罚没处罚的行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规定管辖:
  (一)对同一违法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执法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先查处的执法机关管辖;
  (二)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共同从属的上一级机关决定管辖;
  (三)管辖权不明确的,由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决定管辖。第十七条 执法机关实施罚没处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集体研究决定。严禁执法人员擅自随意决定罚没处罚。第十八条 实施罚没处罚,除依法当场处罚外,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登记立案。经初步审查,认为行为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需要罚没处罚的,应予登记立案;
  (二)调查取证。登记立案后,应当及时向行为人询问,并向有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证据材料;
  (三)听取申辩。向行为人说明给予罚没处罚的事实和依据,听取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
  (四)决定和送达。对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凿,依法应当实施罚没处罚的,应作出罚没处罚决定或者判决,制作法律文书并及时送达被处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