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播电视报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1956—1967
1956年月1月,《广播节目报》与南京电台的半月刊《广播歌选》合并,更名为《江苏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报》,简称还是“广播节目报”。继续是以刊登、介绍广播节目内容为主,同时也为当年的收音站组织收听广播和广播站转播广播电台节目服务。
1960年6月3日,因全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报社遭遇“纸张供应困难”而被迫停刊。1963年9月25日,“广播节目报”复刊出版,立刻赢得广大读者的热切欢迎,当年最高期发行量达到达23万份。创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江苏省报纸发行量的奇迹。
1967年1月,中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省电台全部停止自办节目,只能转播中央电台的声音。“节目报”已无内容可刊登,再度停刊。
1978—197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江苏广播电台焕发青春,赢得更多听众,江苏电视台展露新姿,成为百姓新宠;与此同时,“节目报”开始酝酿再生。
1979年6月30日,“节目报”终于以全新的面目恢复出刊,更名为《江苏广播电视》,四开四版,内容已经从办刊初期仅仅刊登节目表和简单介绍节目内容转化为与广播电视相辅相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独立周报。复刊后的报纸,立刻受到全省各地读者的广泛喜爱,因为当时中国社会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报纸发行量受到“计划控制”, 复刊的1979年计划限量发行只有1.5万份,但希望看到这张报纸的百姓却远远超过计划发行量,于是出现了市民“像凌晨排队买豆腐一样”排队抢购报纸的现象。每周报纸发行日,位于南京市新街口大华电影院旁边的市报刊发行站,半夜里就出现了排队等候报纸的市民群众。于是,报纸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扩印计划,次年(1980年)报纸发行量猛增至22万份,1981年则增至为30万份。
1982年1月,报纸易名为《江苏广播电视报》。由此,报纸正式成为一份走向社会、走向全民大众的,融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传播媒体。当年,报纸发行量达到41万份。继续出现万人争购《江苏广播电视报》,挤破邮局门面的情景。
随着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电视机的逐步普及,城市居民开始出现抢购“彩电”的风潮,乡村农民也以购买电视机作为致富的标志。如此,《江苏广播电视报》成为最畅销的报纸。
自1982年正式定名定位之后,发行量逐年上升:1983年为60万份;1984年为67万份;1985年平均77万份,最高达83万份;1986年平均82万份,最高达88万份,1987年平均97万份,最后达到101万份。1990年平均每期85.87万份;1991年平均期94万份,1992年4月达到期最高发行量124万份,再创奇迹,成为江苏全省第一大周报。报纸发展赢得了利益,拥有了实力,开始不断扩展自己。
1991—1995
1991年,报社自筹资金,自培骨干,选址建设属于自己的印刷厂。
1992年1月,一座在当时具有时尚、先进特征的现代化印刷厂建成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报纸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全面实行当时最为流行的激光照排、胶板印刷技术,当各类高清晰度的新闻照片、美术图片等,配合生动有趣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人们争相传阅和评论,夸奖《江苏广播电视报》走在了时代前列!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变化,不断增添读者感兴趣的版面和栏目。同时,报纸广寻人才,招贤纳士,拥有了一支过硬的编辑记者队伍。
1995年报纸迎来创刊40周年大庆,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省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读者代表济济一堂,共同为这张百姓的报纸贺岁。同年5月11日,为纪念世界电影一百周年,报纸专门开办了“电影百年”专版,此举成为全国同行报纸的第一家。专版不断举办“最喜爱的世界电影和影人”评选活动和“我看外国电影”影评征文大奖赛等,赢得了全省乃至周边省份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每日应征稿件和选票雪片般飞向报社,以至于报社不得不动员职工家属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到报社来,参加来信来稿的分拣工作。无数读者和百姓在他们的来信来稿中,称赞《江苏广播电视报》:是一份百姓信得过的报纸!
2000—2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类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市场化的运作,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导致各类传统媒体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传统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江苏广播电视报》同样面临着竞争与冲击。但报纸全体同仁积极努力,面对市场、竞争和冲击,找寻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那就是求新求变,与新媒体、强媒体联手合作,共同寻求新发展。
2003年11月,已归属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江苏广播电视报》,举办改版暨发展研讨会。邀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授学者和总台内部的专家,探讨广播电视报社的未来发展方向。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大众传播时代的视听生活指南”的指导意见,总台领导也指出:面对“同省竞争、同城竞争、同质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江苏广播电视报》所遭遇到的挑战不容忽视”,因此,领导希望报社能够“围绕广电核心产业,特别是电视产业,和名牌节目加强互动与合作,做好品牌延伸;围绕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例如演出、图书、电影发行、体育比赛等,增加各类专版;围绕合作开放式办报,更广泛地寻求内容、发行和营销的合作者。”由此,报纸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6
2006年,报社锐意变革,深入调查,了解百姓需求,与社会团体共同联手,成功举办 “万人相亲会”,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