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实验京剧【浮士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

虽然打着《浮士德》的名号太大,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很难体现出其思想精神。不过作为一出京剧,或者说一出《浮士德》的折子戏,它剧情完整起承转合俱在(基本反应了第一部中关于玛格丽特——即格雷卿部分的剧情),人物的塑造也不错。唱词不算特别出彩,但整体风格有,还是听得过去的。十四岁格雷卿的出场很出彩,捡项链时将少女羞涩纠结,最终却无法抵御欲望的过程刻画得不错。现场上座率几乎全满,也没人提前退场,还有很多中学生。笑点捧场,亮相鼓掌,气氛很好。乐队部分虽然仍旧是京胡听得最顺耳,不过大提琴主奏的几段抒情部分也确实很棒啊。

我觉得京剧《浮士德》作为实验京剧实在无可厚非,总不能因为它挑战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漫天地批它不自量力。纯外行,不懂那些背后的故事,看的戏曲也不多,纯粹作为一个观众的直观看法。

‍‍‍‍
第2个回答  2018-01-08

京剧演外国故事不新鲜,老早就有了。尚小云演过《摩登伽女》,杨宝忠还上台拉小提琴呢。还有汪笑侬好像也演过?记得有一张穿西服戴礼帽的剧照,忘了是不是汪笑侬了。还有海派戏演的外国戏更多了,是谁演过《黑奴吁天录》来着?反正例子挺多的,懒得翻书了,就不具体说了。像什么豪华布景,外国戏等等,这都是老先生玩儿剩下的。梅兰芳、马连良都玩过,不新鲜。可这些有噱头的剧目都没流传下来,为什么?因为它不符合京剧的艺术规律!京剧的本质就是严格的程式化与演员高超的个性化表现相结合。一桌二椅、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走个圆场代表千山万水……这都是京剧的灵魂所在,不能随意更改。

老先生懂什么叫噱头,什么叫艺术,所以才有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真谛,所以才有骨子老戏的说法。这京剧浮世德呀,也不是不能演,看完哈哈一乐,挺好。但真把这玩艺儿当成艺术,甚至当成京剧的伟大创新、新的方向,那就胡来了。我看新闻中的描述,演员们似中国鬼不让演,演外国鬼······有这功夫,把洪洋洞的托兆、射虎、全堂魂子恢复恢复不好么。我在微博上跟徐孟轲老师说过这个问题。我说乐意编点新戏是好事,但你们开得题目太大了。好么浮士德,歌德写这个用了六十四年,这里头反映的西方思想太深了。要我说,京剧试水改编外国剧,不应该从这个开始,应该先写点十日谈(相当于中国的三言二拍)的小短篇,排出来看看是不是那个意思再说啊。

第3个回答  2018-01-08
‍‍

《浮士德》的内核是一个知识分子寻找真正体现人类价值的答案,老生扮浮士德,浮士德是豪门公子出身,苦读寒窗数十年,名满天下,但是到了觉得圣人经典中并没有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个人精神出路问题的最终答案。文丑或者花脸扮摩菲斯特,反正昆仑奴、火判或者随便怎么来的一个本领高强、观点通透而又世俗的人物,京剧里的模板也有的是吧。然后浮、摩共同经历几种不同的人生情境,故事讲完用一段唱词来阐明自己的观感,表示否定,最终悟出实践本身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也非常适合用折子戏的方式来呈现,天生的好结构。

应该说《浮士德》是非常适合改编的,也完全可以改编得好。当然难点在于怎样将《浮士德》中深刻、复杂的思考改编成大白话、扁平化的台词和唱词,逻辑也要简单,基本观点要跟浮士德相同或相近,但是思路绝对不能照搬。不过这种改编戏,关键问题肯定不会出在演员身上,主要还是出在编剧身上吧。那种具有出色的迁移能力,既能深刻了解《浮士德》,又能娴熟运用京剧技巧的的文人,应该不是那么容易找。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