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求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3篇,带有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答案】 A(陈:同“阵”)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答案】 C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答案】 B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答案】 C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已:已经。B.已而楚相亡璧 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 意:意料。D.仪贫无行 行:品行。

E.共执张仪 执:捉拿,拘捕。F.掠笞数百 掠:抢掠。

【答案】 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侵夜而息 息:休息。

B.聚敛无厌 厌:满足。C.或人从之求丐者 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 倾:全。【答案】 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答案】 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答案】 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C.莫敢纵兵 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答案】 C(纵:放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

2.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3.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园春·长沙》—— *** 2、《雨巷》——戴望舒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除此之外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 常考的句子有: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5、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8、舞幽壑之潜蛟, 。

4. 求哪种练习资料好 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和古诗文鉴赏

/zt/gzywwyw/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完成完成完成1111----4444题题题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为多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③恪:恭谨。 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11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2222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 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 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 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333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 )))) ①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 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44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1.C(“再”义为“二”,“再典”意思是“两次掌管”。)

2.D(两个“因”字都相当于“于是”。A项两个“乃”字分别相当于“才”和“是”,B项两个“以”字分别相当于“任用”和“而”,C项两个“直”字,一个相当于“值班”,一个相当于“只”。)

3.B(“廉洁”,廉洁正直;“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恕。①④⑥三句不属于这个范畴。)

4.C(A项对“展书卷比之”的理解不正确。古代的“书卷”是卷轴,展开书卷比量身高来确定诵读的数量,并非“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

B项把几件事都说成任采访使期间,显然不对。D项皇帝赏赐的应该是贾母。

) 文言翻译: 贾黄中是沧州南皮县的人。父亲贾枇,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枇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比量他的身高,称这是“等身书”,按规定考查他诵读。父亲常让他只吃蔬菜下饭,说:“等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食。”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

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饥荒之年,百姓。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6、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第二册)

4、《诗经》两首

氓(必背)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必背)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赋·苏轼(必背)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

必修三(第三册)

4、蜀道难·李白(必背)

5、杜甫诗三首(必背)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

9、劝学·《荀子》(必背)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第五册)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

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必背)

6.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 第二单元 兰亭集序……………………………………………………王羲之 20 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 名著导读 《论语》 109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 卫风•氓 小雅•采薇 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 师说…………………………………………………………韩愈 六国论………………………………………………………苏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雷雨(节选)………………………………………………曹 禺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阅读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 名著导读 红楼梦。

7. 高一语文书前三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那个出版社的啊,还有那三篇啊具体点啊。

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 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