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我们从书里汲取知识,我们从书里得到乐趣,我们从书里看到很远的大千世界。

书是宝藏,而我就是一位寻宝人。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在我看来,书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类型的书目中得到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支持我读书的家庭,我的母亲是名教师,从我认字开始,我的母亲就会定期给我购买书籍,给我提供了特别好读书环境。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史。

一:中小学时期

小学阶段:最开始接触书,大多都是图画书,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童话,充斥了我整个童年。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母亲给我买了全套的图册绘画书,四四方方的硬皮本子,质感特别好,而且绘画特别精美,每一本都是一个童话故事。因为初学拼音,所以虽然里面的文字并不多但我还是有很多不认识的字。白天,我的母亲要上班,但到了晚上,我们总是一起靠在床头,开着明黄的床头灯,我读我的图画书,母亲读她自己的书,每每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得地方,我都会询问母亲,而母亲总是谆谆教导,那慈爱的模样一直深深的刻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其中一本图画书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点燃了最后一根蜡烛,看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东西。那时的自己不懂,觉得世界上怎会有如此神奇的火柴,可长大后才知道,小女孩那唯一一根火柴,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绝望。

再大点儿后,我渐渐开始看不带拼音的故事书了,几年来养成的习惯铸就了我阅读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我母亲便每月给我买一本新书,但是要求我每一本书至少要读两遍以上,因为我每每拿到一本新书总是激动不已,晚上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爱不多一个星期就能看完一本书。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成语大全》《寓言故事》……等等,每一本我都如数家珍。那个时候,我最爱的两个作者就是杨红樱和郑渊洁啦,杨红樱的《女生日记》,《亲爱的笨笨猪》等等,其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就是《女生日记》,正处于童年期的我和同样身处五至六年级的冉东阳仿佛是隔着一个世界的好朋友,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也解决了很多青春期早期的一些困惑。我甚至觉得我就是冉东阳,看着书的同时有种世界线交错的感觉。而郑渊洁就更不用多说了,他的皮皮鲁系列我几乎是购买了全套,《皮皮鲁和教室里的隐身人》《皮皮鲁和大灰狼罗克》《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金拇指》太多太多了,最有意思的是皮皮鲁系列虽然是作为童话书出版的但其实有的书却并不单单是童话故事。就像《皮皮鲁和金拇指》一书中,女主欧阳是位家庭主妇,家境贫穷,但是因为利益,金钱的影响,她的儿子,她的丈夫,甚至是欧阳大学时的男神都因为能预测股票走势的金拇指而对欧阳另眼相待,这是一本及其现实的书,看到欧阳为了家庭,最后竟然选择装疯卖傻做一个精神病,我不禁怅然若失。当时只是觉得震撼,可是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书背后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而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涯里,画上完美句号的当属四大名著了。当然,我看的是译文版的,毕竟对于六年级的我来说,原文版看着有些困难。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的当属《红楼梦》了,大概是我是女生的缘故,那时候偏爱红楼梦中痴缠的爱恨情仇,尤其是敏感脆弱又满腹诗书的林黛玉,当初她去世的哪一章节我都哭的不能自已。

六年的阅读,我从中成长了许多,童话里缤纷绚烂的理想世界,内心善良又命运多舛的各路主人公,美妙绝伦的远方异地,历史厚重的文学古典,这些,织成了我美好的童年。也为我将来的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学阶段:中学基本上是我读书生涯的巨大转折点,因为课业的陡然增加,我有些自顾不暇。而我母亲更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她不再频繁的给我买书,以防止影响学习,但是母亲也没有制止我读书,只是经济大权毕竟掌握在母亲手中,以前的每月一本,变成了一学期买一次,一次购买多本。除去刚升初中学校要求必买的二十本书目外,其他的书籍真的是增长缓慢,我虽然感到遗憾但也知道不能影响我的学习。

而在这个时候,我也又有了新的读书习惯,因为有时候总是会碰到特别优美的句子,或者我很喜欢的片段,所以久而久之,我变养成了摘抄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而我这么多年的摘抄本一直都没有丢过,偶尔整理书柜的时候翻出来再读一遍,也会让我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初中三年读的书偏名著的比较多,《活着》《骆驼祥子》《巴黎圣母院》《繁星春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其实从这些书目中就能看出来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位作者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文字带着一种天然的悲伤,我每次读他的书,总是会一种被卷入历史洪流的感觉。

而这个阶段不得不提的则是四大名著,是的,初中我再次读了四大名著,不过这个时候读的是原文版。文字不同,表达的意境天壤之别。

我不禁想到冰心的《忆读书》一文中也曾写过她的阅读史中也有过反复阅读的经历,而我跟她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想法,再度《红楼梦》,除了对黛玉的钦佩和心疼以外,我也渐渐领悟了一个家族由盛到衰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同时,我也发现了书中大量的诗词,而身为黛玉忠实粉丝的我自然是义不容辞,每一首黛玉的诗都要抄写下来,有空了就背一背。其中我最爱的当属《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的忧郁跃然纸上,“今日葬花侬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仿佛隐晦出黛玉必死的结局。

总之,中学的阅读让我成长了更多,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什么书,其实并不是一件什么矛盾的事。

高中阶段:上了高中课业更加繁重,而书成了我压力的缓和剂,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所以经常偷偷的买书看,而这个时期我看的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说,我荤素不忌,各种小说都看,虽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丽堂皇的辞藻却让我受益匪浅,由此更是验证了一句话,只要是书就一定有他的价值。对我的影响显而易见,我的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甚至有几次拿过单科的全级第一,还有一次心血来潮投稿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发表的激动心情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另一类则是年代小说,像《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这类的,我都十分喜欢。

这个时候我的阅读已经到了一种相对成熟的阶段,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阅读,书籍已经成为我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大学阶段

我大学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甚至是洛阳市图书馆,这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阅读空间。我不在单一的看某种类型的书,而是各种类型,各种体裁都有涉猎,像国外的童话小说《根鸟》,中国历史书《上下五年年》《明朝那些事儿》,均有涉猎。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我停供了宽阔的阅读空间。

三:工作阶段

迄今为止,我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虽然勉强还算得上是一位新教师,但是我依旧没有放弃阅读。而这个时候我阅读的书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新教育影响,我开始读第一本朱永新教授的书籍,《致教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第56号教室》等等这些书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第一次接触新教育,这些书目放佛为我推开了新世纪的大门,最关键的帮助我快速在教学工作中上手。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而阅读,确是与时俱进的一件事,不光要自己读也要带着学生一块读。

遇到新教育,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最美好的事,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单单是学生,教师亦是如此。因此,这个寒假我更是不敢懈怠,目前正在读的是马玲老师的《手心里的光》,我一直觉得班级里的读写绘这块做的不好,太过流于形式,这本书目前读了一半了,在读写绘这块给我的意见可谓是非常大,让我受益匪浅,新学期来一定要尝试一下,看如何在学到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读写绘。

总之,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