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孟子《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同情之心是实行仁的开始。

孟子认为,仁政可以由“不忍人之心”推广出来,而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

通读孟子,发现孟子的核心思想为“仁”。君主实行仁政,国家统一平和;做事讲究仁义推己及人。

“仁”即仁爱,.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从二不从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这是个人自我提升之道。而仁的开端,便是“恻隐之心”。

只用我这十九年浅浅的阅历,来说一下对“仁”的粗陋理解。年少时只当人人都善良,眼中的世界本来就是光明和美好的,对人也是以诚相待,看到不平不公,落魄的,受欺凌的人,恻隐之心爆棚。

高中时有一次回家路过火车站旁边的天桥,一个男孩坐在地上,脸深深地埋进双腿中。面前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求七元坐车回家。人来来往往假装不见,我感到悲愤又辛酸,放了一张十元纸币在上面。

直到一次路过,还是那个男孩,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牌子,同样的人来来往往假装不见。

待被骗多了之后,被周围施之以善意回报却是利用和背叛。是恻隐之心反伤害自己。恻隐之心渐渐消除,待人冷漠,终究成了天桥上走过的大多数人。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明知要被骗或者伤害还要动恻隐之心。孟子的“性善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我一度十分怀疑,我觉得人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哪怕做恶事。

孟子提倡“性善论”,《孟子》通篇讲的也是仁义道德。但是不得不说,人还是需要这么一个理论来指导,人所有的行为都需要一个理由来解释的话,不如把恻隐之心和仁拿出来。

曾经看过一部叫做《寄生兽》的动漫,片中主人公认为人是最可怕的东西。可是人与兽唯一的不同便是,人愿意舍弃自己去亲人乃至陌生人。

也许这句话,所说的就是“恻隐之心”。总不愿意看到同类遭受磨难和死亡。

每个人心底都有最柔软的地方,这便是“恻隐之心”。

在生活中,有些人被生活的冷酷和无情打磨出了坚硬的外壳和棱角,但内在总是柔软和温情的。

不论生活如何显露自己无情和冰冷的一面,都不必让自己通体发寒。用坚硬去承受改承受的,用柔软去呵护值得呵护的。

这句话为我冷酷的生活填了那么一把火,让我感觉到保持善良的重要性。

“恻隐之心”让我们始终保持柔软和温情。在生活中常怀“恻隐之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