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的实践特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3

中国经济转型的奇迹,在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称赞。从改革缘起的经济增长主题,到改革探索和体制突破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及不断的改革深化,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道路,成为经济转型的中国模式。
(一)速度不是主要的问题,阶段性才是改革的突出特征。现实地描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改革阶段的转换。这既是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现实描述。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内在实质和逻辑的体现。中国经济转型道路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面,都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阶段,转型过程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小的阶段则不计其数。改革目标明显带有阶段性特征,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转型的目标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改革和发展。同时,改革的风险完全和阶段性调整能力、特别是制度刚性特征相联系,中国经济转型的三次风险,不但有经济性的而且也有政治性的,制度刚性在稳定改革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改革进程的这种可控制特点,反映了阶段转换式改革的本质特征。
(二)全面改革和局部改革并不是刻意采取的转型战略,全面改革和局部改革都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改革需要和对市场经济的层次性认识,尤其是取决于改革的次序性推进。中国经济转型价格先行的战略,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转型战略,抓住了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又不触动社会宏观层次的制度安排。有了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能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中观运行机制的培育,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宏观层次制度安排的成熟。
(三)经济转型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经验表明,理论的主导性和实践的能动性结合,就能创造性地实现制度安排的创新。这必须破除一切的理论教条,完全从经济转型的实践出发,采取一切可能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手段和措施,进行大胆地试验,积极地创新。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提供了制度保证,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提供了新的天地。
(四)中国经济转型通过阶段性转换的转型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层次性安排和改革的次序性要求在改革速度、局部改革和全面改革上的转型难题,实现了最佳的改革组合。而克服上述转型难题。转型方式固然重要,但还在于是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的,还是把社会制度的完善作为目的,是把经济体制的转换作为转型主题,还是把经济增长同样作为转型经济始终追求的主题。所幸的是,中国的转型已经进入了宏观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社会制度创新的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已经渡过了因为次序性、速度、全面改革和局部改革这些转型难题所注定的改革风险,只要能够通过强有力的阶段性调整改善社会成员在改革成果分享上的不公,抑制影响社会政治框架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引导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社会秩序培育,就能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的转型难题,实现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成功转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