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处世哲学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3

本书以“菜根”为名,蕴涵着作者的深意。其含意大致有三:第一,努力培养处世之根。蔬菜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不可少之物,是极富营养的佐餐佳品。菜之味,或甘美、或清醇、或辛辣,但都是由根产生的。老圃深知其理,故种菜必厚培其根,而其味则厚。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亦须厚培其根。这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其二,不可轻视菜根。菜根与菜叶、菜茎是无法比拟的,多被人们所丢弃。在一些凡夫俗子的心目中,处世之理似乎犹如菜根,不值得重视。但作者认为处世之道绝不可等闲视之。第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处,应当甘之如饴。根虽远不如菜,但贫苦人家常常把菜根当做菜蔬来食用的。古人云:“性定菜根香。”不存奢望,没有贪求,菜根吃起来也是香甜的。今日的俗语说:“嚼得菜根,吃得苦辛。”肯于过清苦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艰辛经受不了的。

作者洪应明或许就是嚼得菜根谈“菜根”的,他也希望世人阅读《菜根谭》如同咀嚼菜根,能从中体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滋味来。

《菜根谭》提倡的处世哲学是什么呢?

首先,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甘心处于窘迫的境地,乐于接受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不存非分之想,也不做非分之事,把名和利看成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恬于进取,耻于追求。安贫乐道,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淡泊名利,是修身处世的做人准则。《修省》篇中说:“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气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作者在对比中,反复强调不要把富贵名利看得太重,要耐得住贫寒寂寞。如此,方能在纷杂的世界中优游自处,如鱼得水。《评议》篇中谆谆告诫说:“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它好,它益你反深。”

其次,提倡克己博爱,厚以待人。克己博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仁人志士都大加倡导,身体力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菜根谭》所有的篇章都闪耀着这一处世思想的光芒。“克己”的内容十分广泛,但首要的是制欲、制怒。要清心寡欲,抑制各种欲望;无论是有名之火,还是无名之怒,都要抑而不发。作者形象地说:“人欲从初起处剪除,便以新刍剧斩,其工夫极易;天理自乍明时充拓,便如尘镜复磨,其光彩更新。”(《修省》篇)人食五谷杂粮,接触千人万物,不可能不产生种种奢欲,关键在于要肯于并善于控制奢欲,并消灭在萌芽之中。薄以待己,宽以待人,是人际交往、处世酬人时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不论对家人、对朋友、对乡里都应如此,这是维系家庭和睦、朋友知心、乡里团结的纽带。作者深明个中三昧,语重心长地说:“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和气消冻,才是家庭的型范。”(《概论》篇)

最后,提倡心地坦白,慎于独处。“慎独”是儒家一贯提倡的处世的原则,今日已被人们所接受,承认这是应该具有的美好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要心地坦白、光明正大,在明处、在人前,要堂堂正正,做一个正人君子;在暗处、在背后,也要磊落坦诚,检点行为,绝无不良之念,不做苟且之行。《应酬》篇中说:“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驰;处明庭检饬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则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又说:“待人无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心地光洁,襟怀坦白,对己则心安理得,无所愧悔,也就无偏私,无畏惧;对人则开诚而公,赤心相见,无隐瞒,无避讳,则得到他人的理解、宽容与帮助。若是心存龌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口如蜜,人后腹藏剑,不仅会失掉朋友,就是在人世中也难以容身。只有“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才“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菜根谭》所提倡的处世原则、处世方法、处世手段是十分广博的,涉及了人际交往中的方方面面。(佚名)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