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军的科研情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一)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101008 )旅游空间演化机理与优化模式研究,主持人
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时空演变特征与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2004D11 ,主持人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近现代西北城市结构演变与优化模式研究, 2000 年结题( 20003068 ):第二完成人
4. 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技术负责人
5. 安阳殷墟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项目,技术负责人, 2001 年 12 月
6. 西安市旅游“十五”计划和总体规划,技术负责人, 2001 年 6 月
7. 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倍增”计划,负责人, 2003 年 4 月
8. 湖北襄阳鹿门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负责人, 2000 年 4 月
9. 山西省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负责人, 2002 年 6 月
10. 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副组长, 2003 年 7 月
11. 临潼区旅游发展规划与招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负责, 2004 年 12 月
12 .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子课题负责人, 2006 年 4 月
13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998-2015 ),项目经理, 1998 年 8 月
(二)代表性论著
1. 杨新军 ,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999
2. 杨新军、马晓龙,大西安旅游圈:国内客源空间分析及构建,地理研究, 2004 ( 5 ): 695-704
3. 杨新军、马晓龙,旅游目的地区域及其空间结构研,地理科学, 2004 ( 5 ): 620-626
4 . Cui Fengjun,Yang Xinj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eroiusly - polluted cities - Taking Benxi City as an exampl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8(4), 105-112
5. 杨新军、窦文章,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人文地理, 1998 ( 2 ) 43-46
6. 杨新军、祁黄雄,城市旅游开发阶段性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 1998 ( 4 ): 115-118
7.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经济地理, 2000 ( 4 ): 105-109 , 118
8. 杨新军,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对策,中国软科学, 2001 ( 5 ): 95-99
9. 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人文地理, 2004 ( 1 ): 76-81 ,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0. 杨新军、李同升,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通报, 2004 ( 3 ): 74-79
11. 马晓龙、杨新军,中国 4A 级景区:空间分析与产业配置,经济地理, 2003 ( 5 ): 713-716 ,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2. 杨新军、崔凤军,地段地理学及其实践意义,干旱区地理, 1998 ( 4 ): 9-15
13 . 杨新军、张祖群,成熟型旅游目的地的 RMIP 拓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 19 ( 2 ): 116-121
14 .杨新军、曹明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现状、类型与展望,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 24 ( 4 ): 1-4 ,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技管理》全文转载
15 .杨新军、马晓龙、霍云霈,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性 SSM 分析,人文地理, 2005 , 20 ( 1 ): 49-52
16 .杨新军、霍云霈,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 19 ( 1 ): 42-46
17 .杨新军、刘军民,城市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西北大学学报, 2001 ( 2 ): 131-136
18 .杨新军、宋辉,中国西部特种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西北大学学报, 2005 ( 4 ): 463-466
19 .杨新军等,我国西部省(区)旅游资源组合态势及其开发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 5 ): 115-120
20. 张祖群、杨新军,基于文化景观的旅游利益主体互动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 1 ): 13-16
21. 张祖群、杨新军,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 4 ): 75-79
22.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分析 — 兼论西安咸阳旅游一体化,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 3 ): 83-86
23. 马晓龙、杨新军,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关联性分析——以中国 4A 级旅游区(点)为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2 ): 233-237
24. 张祖群、杨新军、赵荣,西部地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重构研究,水土保持通报, 2004 ( 4 ): 88-93
25 张宏、杨新军等,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对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启示,人文地理, 2005 , 20 ( 3 ): 103-106
26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合作博弈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 2 ): 94-97
27.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编, 2001 年 11 月
28. 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材,人文地理学,参编第九、十章,约 5 万字
29. 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参编第十、十一和十二章,约 7 万字
获得奖励情况 1. 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 1999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获奖人
2.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 2001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集体奖,主要参加者
3.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对策,中国管理科学院 2000 年度学术成果优秀奖
4.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研究,陕西省第七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
5. 西北大学第 6 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04
6.中国 4A 级景区:空间分析与产业配置,中国首届《旅游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5
7.关中星火产业带规划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4 完成人。
8.我国西部省(区)旅游资源组合态势及其开发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该学报 2005 年第 2 期封二有公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