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湖镇的象湖传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九龙江源流之一的感化溪畔,有一个村子,叫作象湖。这个村子,如今是漳平市的一个镇所在地,人烟稠密,兴旺发达。可是谁能想到在唐朝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碧波荡漾的天然湖呢。把这里叫做象湖,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
那时,这里还没有人烟。湖像一面透明晶亮的镜子。四周重峦叠峰,云雾缭绕。山野上长满郁郁葱葱的松柏,清脆欲滴的竹林。每到春天,惊雷催雨,山茶花、杜鹃花竞吐芬芳,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可惜,除了一群群鱼儿在湖水里活蹦乱跳,斑鸠、山雀在林海里欢歌,鹧鸪在山巅孤鸣,虎獐在茅草间出没外,湖仍然像一位秀丽寂寞的女郎,静静地躺在那里。
却说唐朝贞观年间,又一个春天降临大地。一群大象玩腻广东大埔山水,一度留连武平象洞风光,不久嬉戏于龙岩白沙,又翻山越岭,啃嫩笋,吃山蕉,缓缓地来到漳平象湖地面。
这里美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一下子把他们迷住了。
太阳渐渐地升高,照得湖面一片银亮。山坪的竹林里长满嫩嫩的春笋。真是一个吃饱喝足的好去处呀!他们高兴地摇头晃脑,尽情地啃着又脆又甜的春笋。不到一个上午,一只只大象的肚子饱鼓鼓的了。可是,真口渴呵!眼前这碧澄澄的湖水哪能不叫人跳进去洗个痛快澡,喝足清甜水?
说时迟,行时快。只见那只带头的大象,早已移动那庞大笨重的身躯,伸出那长长的大鼻子,嗥嗥地向湖里走去。其他象也尾随而来。这只带头大象的前脚早已向湖水里跨去。然而,滑溜溜地,这只大象直往湖水底里栽。他拼力挣扎着,湖面卷起一串串浪花,身子却浮不起来。不一会儿,除了湖面上一股股气泡外,这只大象深深地陷进湖底。原来,这湖底是烂泥。大象踩得进去,哪里爬得起来?其他大象惊呆了!吼叫着,声音像发怒的雷声。山好象在动,湖水卷起浪花,鸟儿野兽颤抖着跑了。他们多么不愿意带头象葬身湖底啊!
于是,带头象的伙伴们停立湖边,眼睛里含着泪水,伸出长长的鼻子,发恨要把湖水吸干,救出带头象大哥!汲呀,汲呀,一股股湖水流进感化溪,感化溪涨了,急急忙忙的奔向九龙江,大象们汲饿了吃笋,吃饱了又汲。大概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湖水干了,露出一片烂泥。可是,带头象大哥的影子却始终没见。站在湖边的大象呆呆的望着满是烂泥的湖面,哀鸣着,呼叫着,盼望大象大哥能走出湖面。可是,除了山谷的回音,什么也没有,他们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笨重身躯,忿忿地离开这里,缓缓地向安溪移动。
转眼间,已到元末明初。这湖面早已被太阳晒成又干又松的肥沃土地。
且说,安溪有一对姓苏的兄弟和一位姓詹的中年人,每逢农闲结伴打猎。有一天他们追赶一只中箭的山羊来到湖边。山羊到了湖上就不见了,展现眼前的是一片黑油油的土地。他们好像发现一块聚宝盆,喜不自胜!老詹立即弯身用猎刀挖了一块泥土,放在手心掂了又掂,搓了又搓,又放进鼻子闻了闻,乐得眉间绽开了花!赶忙传给姓苏的两兄弟看,姓苏的两兄弟也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这是一块长庄稼的好地呀!顷刻间,他们三人就决定全家移居这里,把这湖面开垦成一块块良田。没几天,他们两家大小已搬到湖边的山坪上,结茅而居,传宗接代。每天,他们起早摸黑,把湖面辟成一块块的田地,撒上了种子。虽然,没有下什么肥料,但地里仍然丰收。据说,大象在湖底常常往湖面拉大便,使这里的土质越来越肥。
有一夜,姓詹的中年人带着白天丰收的喜悦进入甜梦,迷迷朦朦地见到一只大象摇摆着笨重硕长的身躯缓缓走来,突然对老詹张口说话:“若干年前,我被这里的守湖女神请去守湖。女神说我原是西双版纳一位山神,因与她有缘,玉帝把我变成大象,我千里迢迢,寻踪而来,完了夙愿。至今,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你们耕耘的这块湖面,以我为名,让后世的人知道我足迹到此。”姓詹的中年人正待答话,大象早已无影无踪。老詹揉揉眼睛,原来是一场梦。他便把梦中情景说与家人和姓苏的两兄弟知道,大家都说稀奇!从此后,这里就叫象湖。
后来,永安、华安、安溪一带,又陆续搬来姓洪、姓林、姓陈的一些人来定居。象湖再也不孤寂了,她有了越来越多的勤劳勇敢的邻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