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锵的中国稀土科学的先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苏锵曾在湛江度过整个中学时期。1938年初,日寇飞机经常狂炸广州,苏锵一家从广州逃亡到澳门,后转辗到广州湾(今湛江市)定居赤坎,入读培才中学(湛江一中前身)。在湛江他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剧,法国人统治湛江时,人民水深火热,马路上的清洁工人带着铁链干活。后来日本人占领广州湾,到处奸淫掠杀,湛江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战争中,他常常要心惊胆跳躲逃飞机空袭轰炸,他的一位同学就被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有一次炸弹还落到他和同学们钻在课桌下不远的地方,幸好没爆炸。这些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常说,湛江是他终生难忘的地方,在这里打下扎实的中学基础,也真切地体会到国弱被欺凌的痛楚,更奠定了为国家强大振兴出力的人生取向。怀着救国的抱负,1948年培才高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中山大学化工系。二年后,广东解放,转到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又到清华大学就读。他非常珍惜新中国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如饥似渴勤奋好学,一直是班中的骄子。
大学毕业,苏锵绝对服从祖国分配,到解放后接收日本人留下的研究所,易名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在东北一干就是50多年。他长期从事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稀土元素分离理论研究,有重大的成就和贡献,是我国稀土科学的先驱。历任稀土研究室课题组长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主席。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参加了从独居石提取钍和混合稀土的研究和建厂,解决我国合成石油所用催化剂的需要。随后又组织和参加从独居石和包头矿中提取分离稀土的中间工厂的建立。此外,还开展稀土多个领域研究,分离单一纯稀土,稀土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溶液等研究,取得重大成果。70年代,组织和参加稀土激光和发光材料的研制和推广,合成一系列稀土化合物,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近年,他又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稀土原料制成照明的发光材料和长余辉夜光材料,使我国稀土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他除出版稀土专著和论文集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先后应邀赴美、法、日、德、韩、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讲学、访问,是国际有影响的稀土化学科学家。
苏锵与稀土纠缠了一生,他对自己的事业由衷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国家及民族意识,无时无刻都溶化在工作中。他决心要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稀土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的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苏锵始终没有忘记湛江这块热土哺育过他、母校培才中学培育过他。2002年他曾回湛江访问,还为湛江一中的同学讲学和作报告,用当年的切身经历,勉励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他风趣又深有哲理提出“帅出于师而胜于师”,希望同学们都成为帅材,将来效报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