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塌方区的五、滑坡的治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在整治之前,这裏如果一遇大雪或者暴雨,砂石随着水流滚滚而下,就造成很大的塌方面,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断道。1991年断道179天;1992年断道116天;1993年断道101天;1994年断道97天;1995~2001年每年断道至少50天以上。
102滑坡的发生是由于不良的地质环境和诱发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滑坡地段属典型的深切峡谷地形,坡脚受河水冲刷强烈。坡体为晚更新世古冰碛和继后间冰期的一套冲洪积物,强度较低,易受河流冲刷和地下水渗流潜蚀。区域地震活动强烈,斜坡岩土易受震动松弛影响。区内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帕隆藏布水流湍急、侵蚀能力强。滑坡发生后滑面的强度也明显降低。在确定滑坡治理方案时需要针对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的消除。
102滑坡的工程设计主导思想为“减、锚、排、养”,即采取适当减重卸载的措施,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以锚索肋板墙、桩板墙等的支档型式填筑冲沟在滑坡中部形成保通路基,配以多种排水设施排除地表水、地下水,以减小对滑体、路基的冲刷,进一步加强滑体、路基的稳定,并通过加强养护,达到保通目的。
该滑坡后壁贯穿性主裂缝,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需将裂缝回填密实,防止地表水流贯入缝内。为减少帕隆藏布洪水对滑坡坡脚的淘蚀,应在滑坡脚沿帕隆藏布修建浆砌石重力式导流挡墙。由于滑动后滑面强度降低,应加强抗滑工程措施。
对川藏公路102滑坡进行了临时性保通工程,滑坡整治措施从2001年7月开始,至2002年11月结束。在路基上边坡的东侧和公路下边坡路肩部位,采用修建预应力锚索肋板墙;滑坡中部公路上边坡布置挡墙。在线路长仅为623 m内,完成主要的工程量:路基挖方16.8×104 m3,路基填方4.2×104 m3;直径135 mm的预应力锚索768根,每根长25~50m,共32870 m;钢筋砂浆锚杆1030 m;钢筋混凝土挡墙4155 m3;浆砌片石挡墙1479m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45m/4道;浆砌片石排水设施9392 m3;浆砌片石护岸工程1413m3;级配砂砾路面3823 m3;环保工程10×104 m2,形成了路宽7 m的稳定路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土坡上还种上了树,进行植被的恢复。滑坡整治段于2002年11月18日完工,经受住了2002年的试通车时的连续降雨、以及2003~2004年雨季的考验,102滑坡卡脖子路段实现基本畅通。
虽然目前102滑坡实现了基本畅通的要求,但该滑坡仍未得到彻底治理。根据现场调查,预应力锚索肋板墙的稳定性较好,未见有明显的变形破坏现象,但滑坡中部上边坡的挡墙破坏现象较普遍。虽然102滑坡目前仍具有整体稳定性,但上边坡的破坏,特别是滑坡坡顶附近的破坏仍较严重。滑坡后缘地下水出露,经常有局部坍落,雨季时坡面泥石流活动较强烈,危及交通安全。因此,为了确保公路的畅通,进一步实施滑坡的工程治理是必要的。
在已实施的公路治理措施中,着重进行了坡体加固、坡脚防护,以及坡面的保护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虽然对地下水问题也通过设置排水沟等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工程措施,但未能对地下水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坡面局部坍塌、坡面泥石流、冲沟等仍在发育,危害行车安全。且由于边坡上部有良好集水环境和渗透性好的厚层冲洪积碎石类砂土,使得大量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对滑坡的整体稳定也很不利。因此,在对该滑坡做进一步治理时,应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如在2300~2335 m高程的含水带中设置水平排水孔等。 如今又正在建设“国道G318线川藏公路102滑坡羣整治改造工程”,以彻底避开这个危险地段。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就是这个“102隧道”,“102隧道”地质f复杂,隧道围巖破碎,大量涌沙涌水,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被称为“地质博物馆”。
“国道G318线川藏公路102滑坡羣整治改造工程”由中国国家全额投资,工程路线全长3.84km,其中隧道长1.731km,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30km/h,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Ⅱ级;新建隧道设计时速为40km/h,隧道宽9m,净高5m。项目计划工期三年。  该工程已於2012年04月开工建设,计划於2015年上半年竣工通车。
2014年12月10日,经过731天昼夜施工,“102隧道”顺利贯通,计划於2015年02月全线通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