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学童妈妈亲身感受深港两地的幼儿教育差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我是个跨境学童的妈妈。我的小儿子在香港出生,从3岁开始就在深圳香港两地往返上学,现在是第3年,幼儿园K3班。每天校车接送,虽然很辛苦,但小朋友还是很开心上学。而作为妈妈,经历过大儿子在深圳完成的幼儿教育,对比其弟弟在香港的幼儿教育,还是感受到一些深感两地的幼儿教育在细节方面的差别。

一, 教育幼儿从小遵守时间和校规的差别 。

大家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3-5岁多的孩子。很多父母一般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学只要在幼儿园开心玩耍就好,不知不觉就会在孩子的一些任性行为上采取放任的态度,有些甚至是父母或带孩子的老人自己的任性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就拿早上到园时间举几个例子。深圳幼儿园早上一般是8点30分到9点到校时间,可在9点过后或10点,还是会看到有妈妈或奶奶带孩子在上学的路上,问为什么现在才去幼儿园啊?有的答孩子每天要睡到自然醒,起床才不会哭闹,索性就让他睡够;有的答觉得幼儿园早餐不够丰富,怕委屈了孩子,就在家里吃了才去,不参加早操运动;有次碰到个更离谱的,一小女孩每天下午才去幼儿园,因为她每天晚上很晚睡,第二天要大上午才能醒,所以她妈妈索性每天下午才送去幼儿园或干脆不去。再讲个穿校服的例子,幼儿园一般都有规定穿校服的日子,比如周一穿礼服,周二到周五穿运动服,可有的家长会因为校服不好看,天气冷等原因,给孩子穿上自己的衣服,幼儿园一般也不会说,随便你怎么穿。

如此种种,放任孩子可去可不去的行为,迟不迟到无所谓的行为,让孩子从幼儿时就没有一个遵守时间的观念,也没养成一个上学习惯,这些孩子会在入读小学时,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不按规定穿校服的行为,无形中也误导孩子可以不遵守校规。这些都是家长应该注意的细节。

同时,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应该反省如何改变?幼儿园没有时间要求吗?有!没有迟到早退的规章制度吗?有!可是执行到位吗?没有!怕得罪家长,怕提太多的要求和规则吓到孩子。两个字,“纵容”,纵容家长,纵容孩子。

香港幼儿园对幼儿上学就会管理严格得多,每天9点前小朋友几乎都在规定的时段入园。连续几次迟到的,教务处就会打电话给家长问询了。因病临时不上学的,需家长跟班主任请假,还得致电教务处请假登记。因病请长假的,还得提供医生证明。班主任会在请假孩子的学生手册上盖“请假”印。一学期完成,你孩子请假多少次,哪周哪天请的假,在他的学生手册上一目了然。如果一个孩子在一学期内经常无故请假或缺席,他的期末评估表上不可能会有A,即使你孩子天资聪明。至于校服的穿着就更严格了,我有次给孩子穿错鞋子,那天是穿皮鞋结果我给孩子穿了运动鞋,孩子回来马上就传达了老师的提醒。因为有校规严格的要求,有老师的严格监督和执行,孩子们每天都是穿得整整齐齐的清一色校服进园内,干净整洁,统一,有序。小朋友们也在平时的要求上,养成遵守时间,尊重老师,遵守校规的好习惯。

两地的差别,就是执行力的差别。深圳的幼儿园对孩子太宠,对家长太宠,所以有要求,没执行,故没有完全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香港幼儿园对孩子有要求,对家长有要求,执行到位,孩子在基本素养方面就做得更好。

二, 幼儿教育的评估体系差别。

我家老大在深圳前后读了2个幼儿园。小班是区重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在公

立幼儿园,都算是不错的幼儿园,宽敞的园内环境,大型的游乐设施都是大部分香港幼儿园无法比拟的。可它们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记录评估体系来跟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什么突出和需加强的地方?每学期有次家长会,可能会听到些老师对孩子的评语,比如聪明,吃饭慢…。总之好似也很开心地度完了3年的幼儿园生活。

当老二开始上学时,我开始惊讶香港对幼儿教育是如此地有序,有据可查。

1.每个孩子每学期都有本学生手册,记录学生基本信息,父母联系方式,校历表。哪天放假,哪天有什么活动,一目了然。手册上老师会把每周的授课内容贴上,同时还有这周的学生出勤。每周家长签字。

2.一学期有2-3次评估表发家长,里面包括了语言,音乐,体能等方面的达标情况,每一项打勾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没掌握。家长看后签字返回。

3.每学期末有一次家长见面会,每个家长按老师约定的时间去学校单独见老师,面谈孩子这学期的表现。呈交孩子的独有档案,里面有上面提过的评估表;有班主任,中文老师,外文老师的学业评估和签名;有这学期所参加的活动及相关奖项;有综合评价A、B,C,校长,家长,老师各签名。家长看完档案后还是交回老师保管。下学期的还放这里,再给你看。这个档案记录孩子的3年资料,入小学时需递交给接收的小学查阅。

两地的差别就是深圳幼儿园似乎没有完整书面体系来设立并执行,无记录幼儿 3 年生活的成长足迹。有的就是分享到家长群的一些幼儿在园照片。

三, 社会生活常识,生命教育的差别。

深圳幼儿园有消防演习活动。香港也有,可香港还会特意安排一部做教育演示的消防车开到幼儿园门口,让小朋友分批入车内参观,听消防叔叔介绍车内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等。当然这不是幼儿教育的问题,是来自政府资源的支持。香港的一些机构及社工,会走入各幼儿园,进行些免费的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来对幼儿做些生命教育,理财观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园在进行主题课如交通知识时,老师会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坐坐轻轨车,使用八达通,认识八达通有哪几种?认识人像灯…在学到超市时,会带小朋友去社区超市,街市走走,学买东西。

深圳的幼儿园孩子除了亲子游,是不会出校门的。安全第一,学校怕出事,家长怕出事。香港不担心安全吗?担心但会去做,提前计划好时间,安排好人手,跟要去的地方联系好接待,稳稳的,没出过事。

两地的差别就是我们深圳好像总觉得孩子还小,还没到深入认识体会社会生活常识,生命命题的阶段。政府资源不配套,没有公益性的活动与幼儿教育对接。香港的社工,公益机构,政府配套就相对成熟有效。

四, 学习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教育差别。

香港是个非常讲究社会公共秩序的法治社会。坐车,购物买单,就餐,不管队伍多长,没人插队,耐心等待。这跟从小的教育有关的。

尊重每一个人,礼貌打招呼。他们一个早上上学路上,“早晨“两字,对校车司机校车阿姨,口岸警官,清洁阿姨,学校老师,校长,街坊叔叔阿姨爷爷阿婆,一路招呼。我家两个孩子,明显老二在外面比哥哥更放得开,有礼貌,哥哥就不习惯跟陌生人打招呼。这还是从小没养成习惯。再说个细节吧。我们都有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游。当我参加大儿子的郊游时,在旅游巴士上老师一般不会跟小朋友介绍导游或司机,或说些感谢的话。而当我参加老二的郊游时,巴士一出发,老师会首先跟小朋友和家长介绍导游和司机,并带领大家齐声说:“多谢导游哥哥,多谢司机叔叔”。小朋友还会齐声跟老师,司机,导游,叔叔阿姨说“早晨”……

在生活细节中影响孩子关注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深圳幼儿园无疑在这细节方面做得不够。

家有两个各在深港两地上学的孩子,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对深港两地的幼儿教育的亲身感受和个人观点。不是批判任何一方,只是想各自借鉴,各自思考,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做得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