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在过度自省中耗尽心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我常常会对负面事件自省:

我刚刚是不是说错话了?

我刚刚面试的时候应该更勇敢,更清晰地表达的!

老师问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我是不是有点失败……

特别是在夜深人静,一遍又一遍地耗费自己的心神,辗转难以入眠……



在之前和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种思维方式——反刍思维。

反刍式思考,在百度百科上是如此定义:

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反刍思维作为一种认知,对情绪也有重要的影响。

举些例子:

①在我社团面试失败时,我会不断地回想自己自己面试过程中的对话,反复琢磨自己本应该怎么说,并且在脑中演练下一次面试的场景与表现。

②在我对别人过于冷淡或者不耐烦,事后我就会不住回想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堪,害怕自己是不是给别人留下来坏印象。

有这种思维习惯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耗费心神的思维活动,最大特点是无限反复。

一次又一次地回忆失败的经历,一遍又一遍地预演自己本该如何做。在不断的循环中,耗光心神,疲惫不堪,陷入绝望。

而今天,反刍思维又要再一次降临到我的身上。

下午的英语课老师提问,抽到我们小组。老师是点组长的名字,虽然并非一定是要组长回答,而是某个成员回答就够了。

而我恰好又是小组的组长。

出于一些原因,老师叫了好几声我都没有站起来,而是犹犹豫豫地观望小组的成员。

最后还是一个男生站了起来回答。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的心情比较糟糕,我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站起来。

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味想是没有用的,必须做出积极的改变。



而应对反刍思维的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将它写下来,然后忘记它。

或者应该说是不要那么放在心上,不要时时刻刻受到糟糕情绪的影响,而该与自己和解。

这也是我写下这件经历的原因。

我愿意用另一种思维去取代错误的反刍思维。

不是一味地遗憾、怨恨、自责,而是先去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

自己的不足是不够勇敢,面对问题总想着退缩。

认清自己的不足以后,再去不断追问自己陷入反刍思维、糟糕情绪的原因。

为什么不敢站起来?

答不出来会怎么样吗?

答不出来老师会为难你吗,同学会嘲笑你吗?

其实并不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太敏感,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

认清原因后,就要对症下药。

针对“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其实有很多途径去改变——多看书,多参与活动,多与别人交流……

但关键在于真正去实践。

去努力地在下一次,下下次,甚至下下下次中去推自己一把,去更勇敢地面对一下。

而我不期望自己一次就能解决自己“遇事就怂”反应。所以有了下一次、下下次、下下下次的机会。

但这样并非是一种拖延、一种逃避。而是认清现实,降低预期。

纵使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

但遇到的每一次,都要认真去面对。



应对反刍思维的第二个方式,是转移注意力。

在这件负面事件发生以后,我第一反应便是用刷b站短视频来麻痹自己。

虽然短视频等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但是更建议用一些更积极的事件来转移注意力。

比如说做一些一些兴趣爱好,或者运动散步,看纪录片电影等。

在我刷了一段时间短视频后,我意识到用短视频来转逃避的方法不可取。于是我就转向写作来缓解自己糟糕的情绪。



还有一种应对反刍思维的方法,便是——与他人建立联系。

可以先抛开这件事和朋友、家人出去玩散心,让自己的情绪先不那么糟糕,之后再反思。

也可以和朋友、家人讨论这件事情,进行积极的正向思考。

自顾自的胡思乱想,比较容易陷入反刍思维。

而若有人在推动、引导你,也许能帮助你减少思维的反复。

而在讨论这件事的过程中,你就可以逐渐跳出自己情绪怪圈,去积极正向的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我在《美学》一书中获得的启发。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举过这么一个例子: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后,作诗以纨扇自比,抒发遭受遗弃的哀怨之情。

但是她在创作过程中,必然要跳出自己哀怨的情绪,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这件事。

同样,在你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感到之前糟糕的难以排解的情绪有所好转。



总结一下,这次事件给我带来的收获:

①学会更积极地去面对糟糕情绪与思维误区。

②明白了“面对困难,不要逃避,逃避其实只会给自己带来难受、愧疚。”的道理。如果英语课时我第一时间站了起来,我会感觉更好。

③进行了有效的文字输出,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

④不要畏惧失败,从失败中学到的,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就像是这次。

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深受反刍思想的朋友一点帮助。

不过分自省,用更加积极的思维去面对失败与困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