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号到13号,我国航天技术有了哪些飞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20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这个自2021年10月16日发射,在轨飞行6个月的载人航天器,是我国有史以来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
神舟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神舟系列的13代飞船。可以说每一代神舟飞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至今已有20余年,每一代神舟飞船也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神舟一号 (1999年)
该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神舟飞船的首次发射。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由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入轨后各测控中心和海上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首次测试。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运行14圈后,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执行返回程序。11月21日凌晨3时降落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二号(2001年)

同样是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试验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此时飞行,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神舟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三艘无人试验飞船,同时也是神舟系列飞船中的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以研究载人功能为主要目的,飞船上除了没搭载航天员之外,其测试技术状态与设计将与载人状态一致。
神舟三号(2002年)
神三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生理模拟规格的假人宇航员,该装置可以模拟人体代谢、模拟人生理信号、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此外,神舟三号上还搭载有多个实验装置以及植物的种子等。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

神舟四号(2002年)
神舟四号是我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了没有搭载航天员以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样。该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前三艘飞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完全按照载人航天的安全要求进行设计制造,飞船的返回舱内增加了两个座椅,坐着两个模拟航天员,宇航员工作、生活、医护所需物品,包括睡袋、压力服、太空食品,以及着陆后遇到意外情况所需的各种救生物品一应俱全,与有人规格是完全一样的,将任务意外的应变能力大幅提高。神舟四号任务是历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考核最全面的一次,为按计划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奠定了基础。
神舟五号(2003年)
神舟五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10月16日6时23分降落。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
神舟六号与“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我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我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由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组成的乘组。与神舟五号相比,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神舟七号(2008年)
同时也是该系列中第三艘载有航天员的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使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在轨期间,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我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漫步太空的国家。
神舟八号(2011年)
属于为我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的无人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11月1日清晨由长征2号F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神舟八号升空后在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空间实验室”。间隔12天后脱离天宫一号,与其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最后再次脱离天宫一号,返回舱返回地球。
神舟九号(2012年)
载有3名航天员,是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用以执行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18时神舟九号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
神舟十号(2013年)
是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五次任务,共载三名宇航员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进行无人和有人的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三名航天员(两男一女:聂海胜,男,指令长;张晓光,男,指令长助手;王亚平,女)入驻天宫一号。在本次飞行任务中,从天宫一号通过视频通讯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授课,这次授课由王亚平担任主讲,授课的内容包括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物理学知识。在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神舟十一号(2016年)
是我国载人航天的第六次任务,搭载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两名航天员将入驻天宫二号进行空间试验。这是首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进行的载人任务。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07时成功发射,2016年11月18日返回,在轨驻留时间长达一个月。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进行对接后,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自10月20日起,两位航天员在太空跑台上进行失重防护锻炼,还亲手种下了生菜种子,未来他们将在太空中完成植物种植的全过程。

神舟十二号(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构成包括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有14个分系统。轨道舱配备有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设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电源等,能够为飞船提供动力系统,在飞行过程中调整姿态轨道。
神舟十三号(2021年)
神舟十三号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十三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一次任务与第八次载人飞行任务,于2021年10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还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