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手教师,我怎样熬过最痛苦的第一个学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上个学期刚结束的时候,各班的学习成绩出来了。小曼对着自己班的成绩长吁短叹。

明明自己讲了十遍八遍的知识点,强调了无数次的简单计算,一些问题的分析方法,可是她的那些孩子们,还是考了最差的结果。

这个结果是全班的及格率不到50%。这是她的第一次考试,不能首战告捷,却以惨败告终。

我想起三年前我刚入职时,也是和小曼有过同样的经历。

犹记得那天第一次踏上教师这个小小的讲台,我的第一任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版画,期间描着几个大字“欢迎新老师!”而他们眼里充满着期待,在他们齐声喊着:“欢迎新老师来上课”的声音中,我激动不已,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好的姿态来面对他们,不负他们这一片赤诚之心。

然而,我和学生们的热情高涨并不代表我们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进展顺利。进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后,我发现与学生们打交道,真的越来越力不从心。

每一节课我都认真的去备,认真的去上好课,但是从作业的反馈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

于是我开始反思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想了很多,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足够地深入了解学生。一旦你真正进入教学工作中,如果你不了解你面对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之前掌握了多高多深的理论,在这群活泼的学生面前前,你就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所有你精心准备的课都引不起他们的共鸣,前期的辛苦也只是无用功。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但是做老师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掌握了的知识不加变换直接输灌给学生,而是你要去了解你的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接受你想要表达的信息。

刚开始的时候,我凭着一腔热情,没有去关注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的表现,也没有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后来慢慢发现,我这个“新老师”的新鲜感一过,班里的学生都开始原形毕露,各种小毛病开始出现了。

我开始发现小A会不够认真,小B粗心大意,小C有点目中无人,小D自尊心很强……正如他们也渐渐发现我的经验不足,有些地方讲得不够详细……

我越走进他们就越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对待。其实他们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只有你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并好好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潜移默化他们。

二、教学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衔接不够流利。一个老师可以用他优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也可以用他精准的语言传递科学文化的精髓。因此老师的课堂语言需要好好的提炼,日趋完美,表达精确,最好幽默风趣,富有吸引力,这样,才会有学生愿意听你的课。

每个新入职的老师,都会有上公开课的经历。我也不例外。在经过几天的准备后,我上了一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课。其实作为新人来讲,课上完后,大多数老师都评的比较中肯,我也一一接受。但一位老师给我的评语比较深刻,他建议我注意修炼教师的课堂语言,特别是开课的情境语如何吸引学生,上一个内容如何过渡到下一个内容,衔接语不要太生硬直接,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这位老师的建议使得我在往后的备课中特别注意收集教师课堂语言的收集、学习和运用。这也使得我明白,吃教师这碗饭真的不容易,要和现在接触面那么广泛的学生们打交道,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三、课堂管理是新手教师的硬伤。几乎所有的新手教师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上课的流程没有什么毛病,可为什么有些学生就是不认账,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也不会给你留任何情面。面对学生的捣乱,有时候处理不当,上课的场面一度混乱起来,真的是无法控制。在这种时候,我只能硬着头皮把那节课上完。课后我特意请教老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上的学生的故意挑衅,得到的经验有先冷静后处理的,有根据情况幽默化解的,总之都有可以在后面的课堂上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自己真正遇到的时候才知道该怎么办。

渐渐地,我也慢学会了怎样掌控课堂,其实课堂上学生的不配合,究其原因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原因。为什么学生这节课心思不在课堂上?很大程度上是否你讲的内容能否吸引他。

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老师来教,过程和效果都不会一样。

第一个学期就在我不停地去听老教师们的课,学习他们上课的方法,借鉴他们的课堂管理,也开始慢慢适应了教书生涯。

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那个学期,我教的班级在当时的教学质量是垫底的。这让我很沮丧,我甚至怀疑我入错行了。作为一个新手,我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心里的委屈是无法言说的。

那个假期,一想到工作的不顺利,还是会郁郁寡欢。

但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药。一个假期休养生息,新的学期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激发了新的斗志,我也相信新的开始,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