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过的苦那些走过的弯路,都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咱祖宗留下许多话,其中就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有很多很多,这句话可能在年少的时候,甚至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听得进耳朵里,会厌烦,会觉得是倚老卖老。

是我们走过更多的岁月,碰到更多的事,遇见更多的人。过了那个愤世嫉俗,非黑即白的年龄阶段。我们开始真切的去考虑这个世界,聆听这个世界,并且思考我们的生活。

我们突然醒悟,老人也是从孩子长大的,也是从青年人变成的。或许曾经他的父亲,或者他的爷爷因为关爱后辈,心疼孩子们经历磨难可能要受的煎熬。于是将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吃过苦的那些教训,想直接的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路走得平顺些。

或许当时他们也并没有听,但对于爱这件事情,是哪一代也不曾停止的。所以父辈也告诉了我们,期待着自己曾经的不理解不听从,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能有不一样效果,于是将不舍倾注在如今的你我身上。

但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吃过那般的苦,就无法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去享受当下的幸福。如果没有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对于经历事情当中的那些纠结,痛苦,甚至是内心无限的折磨,就不会有更真切的感悟。就无法体会父母长辈的一片苦心,会少了感恩与理解,包容与体谅。

所以走到我这一代,或许等我都当了父母,我会尽量管住我们的嘴,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们一起走过四季,经历分秒。甚至我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他: 孩子该吃的苦就去吃不要怕,因为他人也吃了同样的苦,才有了现如今的从容,该走的弯路,就一步一步的把它走到头,苦楚始终是有尽头的,别怕翻过山峦,谁又能判定会不会就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生活中,工作里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刚开始我们都只能用最笨拙的方法摸索前进。会有来自朋友的帮助,也会有来自对手的挑战,也绝少不了陌生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恐惧与不安。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就如是这般吧。

就像进说写作一样,刚开始真的谈不上什么技巧,甚至要敲打打的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篇文字。不懂得借鉴,也不懂得世事其实是有规律的,要完成他要做好它,除了勤奋去思考去找出它的规律也非常重要。他会让你一路的行程更有效率,也更走的平稳。

静书这里绝不是要提倡直接就走捷径,实际上所有的大神,都是从普通人变成的,只是他们多了一份专注多了一份执着,讲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四个字“熟能生巧,静能生慧”。 不要妄图跨越勤奋的那道阶梯,因为若除去它,眼前的你辛辛苦苦建造的大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从云端坠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