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君子和而不同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作文

调和、和谐是帆,不同的独立见解是船。

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谐与自我见解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和而不同练达真君子、真人生。

和谐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的美景。

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 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特别的见解。

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独特不同的风采. 美与个性并重,和而不同泼墨均匀,勾勒出绝美的画,和而不同是美与个性的结合. 和谐是一种沟通。白居易洞悉世事,才思捷达,写诗顺手成章。

可他深入民间,了解疾苦,为了能表达出生活在草根阶层的人们的心声,他与百姓沟通,使诗文平实质朴。诗人的心与百姓的苦和谐统一,诗人的诗与百姓的话如出一辙,诗人的才情与百姓的苦况融炼一炉,造就了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 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

白居易的诗能和谐于百姓疾苦,同样也超脱腐败的社会。他刚正不阿,只叙百姓的疾苦,不唱官场的欢乐,不同于俗世的黑暗,犹如莲花般濯清,用他独特的表达,无畏的勇气,与黑暗抗衡 和而不同在沟通中表达,道出勇气. 和谐与不同犹如两个齿轮,凸出的齿印有着自己独特的痕迹。

可齿轮在相互磨擦中逐一吻合,体现和谐美。和而不同是一种处世哲学,只有真君子才能与大众和谐相处而又拥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生.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己见,可他不忙四周游历,把所想散播人间;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

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和谐是一幅画,不同是美中添雅;和谐是一首诗,不同是诗中的锦绣、芬芳;和谐是一首歌,不同是歌中的高低迭宕。

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和而不同的绝美。

和而不同是真君子、真人生.。

2. 以“君子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作文

首先你想去写作文,就必须知道这句话出自于何处,是什么意思。

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说,君子者,能坚持自己心中的意见而不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这句话,出自论语,还有着下一句话,是小人同而不和。

既然是以这个为话题去写,最好的就是议论文的形式。坚持君子和而不同这个主要的论点,也就是你自己的观点,借古今事例,是理名言一些论据来重点突出自己的观点,再以反面的事例,小人同而不和这个观点去举一些反面事例来进行论证,最终来凸显本身的那个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

当然我不可能去帮你写一篇作文,最终还是要你自己去完成的,我所能做的只是引出一个思路而已。

3. 以君子和而不同为话题怎么写作文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孔夫子讲的,出自《论语》。 大意是说,君子在一起,相处的很和睦,但是在观点认识上不尽相同,甚至发生争执;小人在一起,虽然互相附和,但是因为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不能和睦相处。

我们读《笑傲江湖》时,慕容复家将包不同的名字就出典这里。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襟怀坦白,团结一致,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你如果是干部,就可以从这里立意。总的来说,讲的是既坚持原则,又要搞好团结的问题。

可以用近期国共两党的密切交往为例。可以用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国际间睦邻友好关系等等作为论据。

4. “君子和而不同”怎样理解

解释:君子(为首时)能与众人相协调一致,然而观点与目的并不一定相同。小人(为首时)则是观点与目的都要相同,然而众小人却不能协调一致。

君子为什么能处事以“和”,而小人不能呢? 这就是因为处事的出发点不同,君子处事是“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的,是该干啥干啥,因此与社会的公义即道德标准与观念是相符合的,自然得到不同群体的认可,君子因此而能与众人相和,但目的并不一定相同。 反之“小人喻于利”,“小人”的为人处事只按利行事,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举谁的手,至于是否符合社会公义他是不管的。因此昨天举你的手,是昨天有共同的利益。今天举他的手,是因为今天能带来利益的不是你了。“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小人”之同是同于利,是利益驱使而促成的“同”,他们相和吗?他们并不相和,现实生活中出现这么多的合作纠纷就是说明

5. 急求有关“君子和而不同”的文章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

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 *** ,谁人如你——— 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

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

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6. 求《君子和而不同》的作文

1.和谐+独到

水,随物赋形,却有着自己的高洁;草,随地而生,却有着自己的坚强;云,随风而飘,却有着自己的纯洁。

在精妙绝伦的大自然中,每一生物都有与其他的各种生物协调而生,但都有着自己的特性。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应该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散发出自己特有的灵性。

纪伯伦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滴血,另一颗心宽容。”如果每一人的心都宽容一点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也少得多了。廉颇不甘于蔺相如只用嘴,便能攀上与他齐平得高位,放下厥词“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并没有反唇相讥,而是以他那宰相的肚量包容了廉颇。廉颇在听到蔺相如对他的宽容之后,负荆请罪,二人共同为国效力。这不是教导我们要和谐相处吗?

若大家都懂得和谐相处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宗教之间的混战不就减少了吗?伊拉克的人民不就可以重见被战火包围已久的蓝天了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互相嫉妒,互相排斥,不也可以消除了吗?

君子应该像水一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客铺浅滩,可落深渊,与万物和谐相处。

然而,即使是花,也有高洁的菊花,坚毅的腊梅,纯洁的百合。它们都各自散发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性。即使是同样的树叶,也会有自己的不同。

人类可以克隆,但人们的思想却不能复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像鲁迅,在麻木不仁的旧社会,他挣脱“潮流”思想的束缚,在黑夜中找到了一丝光明,尽心尽力地引导中国人走近那一点光明。就像顾城所说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时代,艰难地开创出一条共产主义道路,他坚信他的共产主义事业。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也是在世俗鄙视、唾骂的情况下发生的啊。

要与人和谐相处,但不要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特有的见解,但不要持激进态度。

假如你是水,要在融合万物时,保持自己的高洁;

假如你是草,要在扎根土地时,显示自己的坚强;

假如你是云,要在与风嬉戏时,保留自己的洁白;

假如你是你,要在与人和谐相处时,突出自己的见解。

2.持“和”还需“不同”

从元谋人到北京人,从河姆渡到半坡,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人都过着群居生活。不仅仅被猛虎豺狼磨牙吮血,而如果群居无和,人类互相厮杀,恐怕也没有今天。所以说“和”是人类群居的必要一环。

古人早就有云:家和万事兴。可见和的重要性古时就为人所知。那么如何使家“和”呢?这就要靠个人的“和”了。个人的和,就是要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我们从来鼓励浆糊性格,就是指为人圆润又具粘合性。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和乐融融”也就不难达到了。

个人的和是建立在自身的一定痛苦之上的,做到和需要有强大的包容心和勇气。在群体中,意见不合常有发生,如果这时对方的意见是正确的,而又伤害到了你,你是保持“和”呢,还是固执己见?如果固执己见,付诸实施,不采取最优的途径解决问题,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又或是无功而返;持“和”呢?压制自己的本意,与人共同努力,结果必然不差。持“和”是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就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吗?当然不是,亦步亦趋是从来不受认同的行为。持“和”,还需“不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新时代张扬个性的出发点。

没有“不同”,就没有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没有“不同”,就没有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辉煌;没有“不同”,就没有启蒙运动理性的呼唤。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怎能浪费上天赋予的思想。人是独立的思考个体,每个人的思想不尽相同,我们要善用思想。在建国的探索时期,中国人迷信斯大林模式,使企业死气沉沉,经济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部分领导人迷信“两个凡是”的教条,使中国在20年磨难后仍前后徘徊:这就是“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节节上升:这就是“不同”!就是善用了思想!

试想,当所有人都随风倒、随大流,世界将会如何的单一;所有人穿着同样的衣服、住着同样的房子、想着同样的问题,迈着同样的步子……哪来今天多极化,多样化的政治、经济、文化?

我们得到什么呢?“和”不可废,“不同”亦不可舍:“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古时君子的行为典范,对于今天的意义,亦是新时代人类的准则。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这段话完全翻译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可是名言仓库,很多话都可以作为论题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8. 要写话题为孔子"和而不同"的作文,麻烦给点材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本人不才,提出三个参考材料:

第一,君子与人相处,和平忍让,而其见解卓越,与众不同。小人所见平庸,与众相同,而其争利之心特别强,不能与人和谐办事,但能扰乱他人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国晏子为齐君辨别和同二字之异,和如五味调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声一味之同,不与他声他味相调和,如此,食之无味,听之无趣。晏子的解释,可为此章注解重要的参考。[徐自民教授论语讲要/gate/big5/news.xinhua/politics/2005-09/28/content_3554659]

第三,孔子提出了“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作为君子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里的“周”,释义为“勾结”。意思是,君子能团结人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与人团结。他还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处世庄重但是不与人争锋,能团结民众但是不结党营私。君子讲团结,不是无原则的调和人际关系;在讲团结的同时,不仅保留自己的个性,也允许团结对象保留其个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可以看作是孔子对“君子周而不比”思想的进一步阐述。“比”是结党;“同”是阿谀附和。“周而不比”,指形式,讲人际关系;“和而不同”,指内容,讲思想上的同异。

君子虽然讲团结、讲共存,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仍须爱憎分明。孔子在回答君子是否也有憎恶时明确表示:“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从列举的憎恶对象分析,都是违反仁、义、礼、智等原则性问题。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提倡“周而不比”的“周”,不是周徧所有的人,他提倡“和而不同”的“和”,也不是与所有的人“和”。君子与小人是不能“周”也不能“和”的。[孔子思想的三个支撑点(周山)/content/view_content?id=1725]

Dear yekind:希望对您有一点帮助!

9. 求《君子和而不同》的作文希望能帮我写一篇···也可以帮 爱

1。

和谐 独到水,随物赋形,却有着自己的高洁;草,随地而生,却有着自己的坚强;云,随风而飘,却有着自己的纯洁。在精妙绝伦的大自然中,每一生物都有与其他的各种生物协调而生,但都有着自己的特性。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应该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散发出自己特有的灵性。 纪伯伦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滴血,另一颗心宽容。”

如果每一人的心都宽容一点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也少得多了。廉颇不甘于蔺相如只用嘴,便能攀上与他齐平得高位,放下厥词“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并没有反唇相讥,而是以他那宰相的肚量包容了廉颇。 廉颇在听到蔺相如对他的宽容之后,负荆请罪,二人共同为国效力。

这不是教导我们要和谐相处吗?若大家都懂得和谐相处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宗教之间的混战不就减少了吗?伊拉克的人民不就可以重见被战火包围已久的蓝天了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互相嫉妒,互相排斥,不也可以消除了吗?君子应该像水一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客铺浅滩,可落深渊,与万物和谐相处。 然而,即使是花,也有高洁的菊花,坚毅的腊梅,纯洁的百合。

它们都各自散发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性。即使是同样的树叶,也会有自己的不同。

人类可以克隆,但人们的思想却不能复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像鲁迅,在麻木不仁的旧社会,他挣脱“潮流”思想的束缚,在黑夜中找到了一丝光明,尽心尽力地引导中国人走近那一点光明。 就像顾城所说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时代,艰难地开创出一条共产主义道路,他坚信他的共产主义事业。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也是在世俗鄙视、唾骂的情况下发生的啊。

要与人和谐相处,但不要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特有的见解,但不要持激进态度。 假如你是水,要在融合万物时,保持自己的高洁;假如你是草,要在扎根土地时,显示自己的坚强;假如你是云,要在与风嬉戏时,保留自己的洁白;假如你是你,要在与人和谐相处时,突出自己的见解。

2。持“和”还需“不同”从元谋人到北京人,从河姆渡到半坡,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人都过着群居生活。

不仅仅被猛虎豺狼磨牙吮血,而如果群居无和,人类互相厮杀,恐怕也没有今天。所以说“和”是人类群居的必要一环。

古人早就有云:家和万事兴。可见和的重要性古时就为人所知。

那么如何使家“和”呢?这就要靠个人的“和”了。个人的和,就是要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我们从来鼓励浆糊性格,就是指为人圆润又具粘合性。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和乐融融”也就不难达到了。

个人的和是建立在自身的一定痛苦之上的,做到和需要有强大的包容心和勇气。在群体中,意见不合常有发生,如果这时对方的意见是正确的,而又伤害到了你,你是保持“和”呢,还是固执己见?如果固执己见,付诸实施,不采取最优的途径解决问题,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又或是无功而返;持“和”呢?压制自己的本意,与人共同努力,结果必然不差。

持“和”是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就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吗?当然不是,亦步亦趋是从来不受认同的行为。

持“和”,还需“不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新时代张扬个性的出发点。

没有“不同”,就没有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没有“不同”,就没有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辉煌;没有“不同”,就没有启蒙运动理性的呼唤。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怎能浪费上天赋予的思想。

人是独立的思考个体,每个人的思想不尽相同,我们要善用思想。在建国的探索时期,中国人迷信斯大林模式,使企业死气沉沉,经济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部分领导人迷信“两个凡是”的教条,使中国在20年磨难后仍前后徘徊:这就是“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节节上升:这就是“不同”!就是善用了思想!试想,当所有人都随风倒、随大流,世界将会如何的单一;所有人穿着同样的衣服、住着同样的房子、想着同样的问题,迈着同样的步子……哪来今天多极化,多样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我们得到什么呢?“和”不可废,“不同”亦不可舍:“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古时君子的行为典范,对于今天的意义,亦是新时代人类的准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