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痛的“祸从口出”:因为一首诗,刘禹锡被贬谪十四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古代的才子佳人,因诗而闻名,也因诗而失意,刘禹锡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他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为“三杰”,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进入仕途。最先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经杜佑引荐,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二十三岁的时候,成为太子校书,可以说仕途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

当时,唐德宗昏聩无道,国力衰败,胸怀报国大志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结交于太子侍读王叔文,力图改革弊政。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机会来了,唐德宗逝世,太子李诵继承王位,为唐顺宗。以王叔文为首的这帮热血青年开始了唐王朝的复兴梦——永贞革新。

革新措施触动了藩镇、宦官权贵的利益,这些保守势力联合反扑,革新很快失败,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

元和九年(815年),在一些正直大臣的要求下,唐宪宗李纯同意将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召回。这本给予刘禹锡新的机会,结果却横生事端,缘起就是一首诗。

刘禹锡重新踏上长安的土地,看到弊政依旧,当朝新贵志得意满,保守派权倾朝野,革新人士势单力薄,更为心酸苦闷。此时正值赏花时节,刘禹锡约上老朋友去玄都观看花,本来是为了排解心中积郁,哪知道触景生情,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因为这首诗,刘禹锡再次被贬。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写人们去玄都观赏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朝权贵。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描写看花的盛况,京城道路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未直接写花团锦簇、观者众多,而是间接通过飞扬的尘土衬托出赏花盛况,通过看花归来者的“无人不道”,将看花人的满足和愉快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应景写赏花也就罢了,诗人笔锋一转,由物及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回想被贬谪的十年前,玄都观哪有这么多的桃花啊!这些吸引人的众多桃花,都是在我贬谪离京之后栽种的。

“尽是刘郎去后栽”,是全诗的诗眼,被贬谪的十年,我受尽屈辱、历尽艰险,朝廷里那些投机取巧、趋炎附势,为君子所不齿的官员、小人,个个被提拔,成为当朝新贵,他们锦衣华服、招摇过市、前呼后拥、洋洋自得。

被贬谪的十年,我在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落魄潦倒,这些朝廷新贵们却像这里桃花一样灼灼其华、争妍斗艳。

刘禹锡用犀利的笔墨表达了对当朝新贵的蔑视和讽刺。

这首诗深深地刺痛了保守派,他们在唐宪宗面前,极力挑唆,唐宪宗原本对刘禹锡就心怀芥蒂,正好以此为理由将他再度贬谪。此时,刘禹锡回到长安还不到一个月。这次贬谪更狠,要贬至最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

好朋友柳宗元挺身而出,以刘禹锡母亲年老为理由,要和刘禹锡对调,大臣裴度也极力帮助,最后,刘禹锡被贬到连州(今四川筠连县),因为母亲去世,才得机会离开,这次贬谪长达十四年。

有真才实学,有报国之志,因为一首诗,惨遭贬谪,断送前途。如此刘禹锡,你怎么看?

舒芯  180612064    

齐悦梦想社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