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方案——基于小组合作的散文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一、 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推动力,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联盟上课为契机,以文本解读为基,以创新教学为追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

3.不断探究,把小组合作的优势和语文教学的具体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创新,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散文教学模式,让散文教学下的小组合作课堂充满着“语文味”。

二、语文校本研修活动参与人员:

组长陈巧清

成员张弛、吴赛丹、赵婷、朱吟霜、金云亮、陶洪武、宋艳艳、詹昌贵、应志浩、金海霞

三、现状分析:

优势分析:结合各位语文教师的专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如教研组长陈老师、金老师以对语文教学文本的深入解读见长;赵老师是课改教学的先锋旗帜,她的课被评为课改学校的优质示范课, 在课改理念的把握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精深的研究;陶老师和应老师更是有语文情怀的激情澎湃的老师;詹老师倡导诗意教学,平时喜欢创作诗歌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学习詹老师融入教师个性的解读和创作;吴老师,宋老师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新分配来的老师充满活力,懂得利用教学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团结是合作的基础,结合各个老师的特点参照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制约因素:教师发展状态差异大,有个别教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还没有转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一。课堂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教师的点评,和导学案的设计,课堂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拓展延伸也可以作为亮点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校本教研的目标

总体目标:1、以此为契机,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语文课程改革工作。 2、加强语文常规教研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构建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导学案的制定,如何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有效地开展散文教学。 4、实现我校语文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首先教师个人上课,同课异构,组内集中研训: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目标:

小组合作: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531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研究比赛,探究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

教材方面: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对文本的解读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把握散文教学的关键。脱离文本,是散文教学的积弊,原因有两个:一是忽视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二是漠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体认作者感受,恰恰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品味。)散文“无规范”,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无边。散文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把握情感是散文教学的核心。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读《昆明的雨》时,通过仔细品味汪曾祺的语言,把握文中蕴含的情感。读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目标,在逐层的教学中,形成教学知识的序列化。

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如教师的导入、教师的点评语言、教师的课堂机智,这一系列问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五、坚持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原则

1.全校语文教师参与听课,认真写听课笔记,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导学案、教案、课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听课的过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探究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定向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课改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六、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步骤

1.准备阶段:10月28日、29日个人备课《昆明的雨》备教案、导学案、课件、学情;

2.第一次开课:10月30日同课异构。具体上课老师:第一节宋艳艳;第二节金海霞;大课间听评课。下午第一节陈巧清;第二节吴赛丹;第三节朱吟霜。

3.改进方案:几位教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磨课说课提建议,综合各个上课老师的导学案、教案、课件,不断完善修正完成初定。

4.二次上课:10月31日三位教师再根据学情上课,所有教师结合集中讨论,就三节课进行评议交流。主要围绕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师语言、学生学情、小组合作、拓展探究的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再次修改导学案,并不断完善教案和课件,最终定稿已是深夜11点多,语文组没有一个懈怠。

七、校本研修的总结反思

教师将个人参加此次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感受、教学片段等通过案例反思或感悟的形式写出来。

抓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把握恰当的时机,在当评之时果断评,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避而不答,或者没有直指问题的核心,或者模棱两可的答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 同时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群体智慧被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涌动。

从传统的课堂到小组合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总结。尤其是通过这次课改联盟推进会活动,更让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导学案的设计,如何能够更好凸显其语文味,而不是由一道道题目组成的练习卷。同样的问题,怎样的问法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计如何层层深入。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插入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名言,也可以适时插入学法的指导,或者方法的示例。在文字的表述上,尽量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不要刻意追求语言的丰富,以致无形中增加学生思考的难度。还有,在学生领学过程中,教师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从而在不改变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需要我们今后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语文课上或引经据典,或结合自身体会,有条有理,在一次次展示中,变得更大胆了,更自信了,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把握文章的情感,语言的品味需要学生字里行间反复的品读, 适时的竞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听读等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此外,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全体语文组会以每次磨课开课为契机,多探索,及时找出不足,认真改进,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