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品现在以及未来功能的一些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一开始,当我们在讨论校园产品的时候,我们首先还是应该去思考一下“大学生”这个标签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正确的理解大学生的需求。

在我看来,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大学生:

所以,在这三个层面上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轴,这两个轴可以作为功能演进的思路,分别为注重用户个人层面的“用户轴”和更加注重垂直功能的“业务轴”

在这个层面上的功能思路有两个:线上线下关系迁移,把产品当作是线下人际交往渠道的补充。另一个思路是发挥年轻群体相互之间独特的吸引力,打造符合年轻人气质的话题性社区类产品。在这个层面上的产品发展起来比较困难,甚至需要一点点养起来,但是可以达成产品用户群的自生性,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予产品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在这个层面可以演进的功能有:校园交友,话题社区。

在这个层面上,用户的需求功利性比较强,往往用户使用之前都带有明确而强烈的目的性。一般可以从工具类,垂直型平台类的产品入手。但是用户往往都是“用完即走”的,而且从这个层面出发的产品的延伸性比较差,往往只能专注于某一具体业务之中,对于校园产品的渠道价值略显不足。这一点可以做的业务有课程培训,招聘信息发布,考研交流/培训,课程表类应用等等。而除了从具体业务展开之外,另一种的思路都是发挥线上的平台特性,典型的功能有校园快递,二手交易,信息发布,帮忙跑腿,本地O2O服务等等。但是这一类的功能建立起来其实是最难的,一方面是单个校园的地缘壁垒导致扩散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用户的“预期----行为”往往不能达到平衡点,根据用户期望公式:M=∑V×E(motivation = valence × expectancy ) 当用户在使用某个产品的时候,他心中一定会对行为产生的收益有着比较明确的预期,这样才有动力去做。且行为成本越大,也就越需要高的预期收益去支撑。而一个校园内双方需求的匹配行为能够成立往往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有用户(甲方)发布了类似的需求(比如失物,帮忙跑腿)第二是我(乙方)身上的某种特性能满足这个需求。而关键问题是乙方怎么知道他自身的哪种特性能够满足甲方的需求呢?这种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乙方心中的预期是缺失的,也就很难产生足够的驱动力去指导乙方发起查看需求这个行为。除非该类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能够满足长尾需求的分发,使得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感知到”那么多的发起请求,我自身的能力肯定能满足其中一个”。但是这个很难实现,往往需要很大的成本才能达成。除此之外,一般来说解决该现象的方法有两种,第一个是放大valence,也即增加用户获得的收益,但是显然不靠谱。第二种是增大获取到该信息的用户数量,虽然每一个成功的概率低,但是基数大了之后成功量还是会上升的。第二种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把公告板放到校园人群最密集,流量最大的位置。而在产品中体现出的往往是要依托于本身就活跃的社区用户数量完成匹配。

而对于现在的“同学我来了”app,我个人的理解是 刚刚搭建起基础的产品形态,对于产品的结构刚刚开始精细化的建设 。首页是公众讨论版,没有做话题分区,也没有进行明显的话题引导,不注重内容沉淀而注重信息流快速流动,强调用户之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是想让用户能够快速无门槛的进行内容的获取。另一个重心就是活动页面,可能是为了产品未来的渠道价值,所以把活动的展示权重放得很大,可能也是为了引导用户去参加活动吧。这一点也为产品初期的运营手段提供了一定的发力点,除了单向的关注之外,另一种群体组织方式是聊天室,关于聊天室这个功能其实还有很大的拓展可能性。先谈一下对现在app那么长时间过后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现在观察到的结果是,真实用户发出去的内容大多是和“暑期实习招聘”这个话题相关,比较典型的两种内容主题一种是纯粹就是用户解决问题的需求,例如“请问没有拿到通知该怎么办”另一种是偏个人思想表达式的“真可惜啊我居然挂了,牛人太多了”。当然了,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因为现在本app主打的宣传策略就是校招好帮手嘛,用户也都是因为这个目的而进入到app中,但是除此之外,从这现象中还可以发现这一点,我们称之为 内容的反向渗透 :

在我的理解中,本app的主要功能仍应该是“首页”的信息流,用户发布内容或者是获取其他用户所发布的文字图片,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官方运营的手段刺激整个产品的活跃度,或者说是为了提升产品的未来渠道价值所建立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活动”页里的活动对“首页”上的用户信息发布有了很大的影响,首页上的内容主题都是围绕着“活动”上的活动(校招等等),“活动”页上的活动本身应该是个次要的功能,但是 现在它反而对于“首页”上的信息有着反向的渗透,乃至于知道了用户发布在首页上的信息主题 。现在用户所发布的问题在本质上是对于“活动”页上的群组聊天室内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补充,是因为用户在聊天室内没有解决的需求用户通过首页发布信息这个动作来解决,而本身首页的“晒晒美图,心情,有趣的事情”等目的并没有发挥出来。

对于这种现象,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在宣传方面就是以校招好帮手这个名头去宣传的,所以首页的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这种和校招有关的特征。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沿用我之前的分析,这一类“重关系+弱地域”的社区, 本质上对于话题就是比较缺乏的 ,用户没有明显的表达欲望,也没有明显的话题分区去激发用户进行表达。而活动往往可以带来明显的话题性,所以不免使得首页的内容主题会受到“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导致了“活动”这个次级功能反而影响到了主要功能。

在我看来,在产品发展初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产品运营推广的发力点,在社区还没有慢慢养出来之前,可以通过活动来对外宣传获取用户。我之前说过,当我作为一个初始用户进入社区的时候,我脑海里想起了两款产品,一款是微博,一款是lofter。其实如果要保持首页的纯净度,完全可以营造一种lofter式的内容型社区的纯净气氛,花大力气去打造首页的独特气质,以此让用户将“活动”和“首页”区分开来。但是其实这种做法未必好,费时费力。其实换一种思路,不如顺势而为, 按照用户现在的展现出来的使用习惯,既然活动能够提供不断的话题,那不如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把活动作为话题的来源,把首页上的内容标注活动的tag,一方面是给予活动更多的曝光量,另一方面信息流中的明确标识能够给用户更强的心理提示,引导用户去发布类似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副作用是信息流质量会变的很差,这个社区的内容沉淀会变的支离破碎不成体统。在这里个人的理解是先不要控制信息流的质量,先依托于强运营的手段把流动的速度做起来。而且依托于腾讯强大的话题事件引发能力,应该能做到持续的内容推动能力。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数据而定,进则可养成社区打造用户之间的关系,退则可继续发挥平台价值,强化媒体属性。

(具体做法下文会有更详细说明)

而在现在的产品版本中,很重要也是很活跃的一个功能是活动页面下的聊天室,下面来说一下我对于聊天室的观察和思考:

在上述的一些思考之后,对于未来产品功能,我个人的思维脉络也逐渐清晰了。其实一开始思考产品未来的一些功能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在用户个人使用的功能层面上来研究的:研究如何鼓励用户发布内容,怎么产生高质量内容,怎么抹除用户一开始进入社区的时候内心的孤独感和无所适从感。但是当我进行完上述的一系列思考之后,我的思维脉络也逐渐清晰了,应该将焦点放在如何将 “对于偏实名性质的本app,如何对在校学生这一类群体的关系进行组织” , “如何引导不同使用深度的用户之间进行不同量级的互动行为” 以及“ 对于产品的开放性如何定义” 。

我认为一个从新用户过渡到老用户并且对产品产生兴趣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一开始是通过外部宣传渠道,抱着明确性的目的进入产品,进行的是最浅层的使用行为,获取信息或者消费内容。然而在解决他的问题的过程中,在产品内部和其他的用户形成了某种组织体系,由此和其他的用户发生了互动,产生了本平台上最浅显的用户关系,此时也是最基础的用户黏性形成。在这个阶段之后,该考虑的是如何让用户在明确的使用目的之外能够感受到足够的“有趣”,这里个人理解是应该 让用户与用户之间应该有比较轻量级的互动组件,同时能够让用户感到趣味性,进而激发出用户更深度的使用行为 ,把用户引导进更加使用频次更高的产品功能里,产生足够的使用粘性把用户留存下来。

在本app中,还是比较注重“个人”页面的展示,这一点从首页不做话题区隔,按照单一的Timeline排列就可以看出,唯一的物理分组方式是“公共”与“我关注的好友”。这种方式本质上就是在订阅好友的动态,这也就是为了我在刚使用本app的时候脑海中想起了微博的形象。在内容型社区中,这种关注本质上是在提升获取优质内容的效率,而在本app这一种非内容型社区中,这种follow的方式更像是在 强调关系的构建 。所以我个人理解要让用户对于本app产生粘性的话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平台之上让用户和其他人建立起关系。这这一点上,其实又回到如何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定义以及如何对“大学生”的身份标签进行拆解,如果从线下的真实生活场景出发,在我看来用户与用户之间有这样几种关系: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app功能上面如果要加速推动用户之间关系的建立,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同校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参与者”入手,前者是用户身上本身就带有的性质,而后者更多的反映在了产品的“活动”页面上。

在这里,我的想法是,当用户注册完毕进入之后,会向其推荐同一所学校的用户,引导他们互相关注,争取让进入的用户也能够继承原先的线下关系。

而在活动页面上,强化“参与活动”的用户的展示,或者在“活动”页面上,给予活跃用户更多的曝光位置,一方面是对于活跃用户的内心激励,另一方面也是去引导参加活动的用户相互关注。

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社区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可以有梯度的进行使用行为:一个重度用户可以去发表内容,表达自我,而一个新来的轻度用户可以单纯的阅读内容。而在本社区这一类“以人为本”的社区之中呢,最重要的其实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当用户发布内容的时候,他最希望的是有其他的用户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回复,这是一个新进入的用户内心最大的需求。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聊天室这一类功能确实能够引导新用户快速参与进讨论,对于新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比较友好的参与进社区的方式。但是“聊天室“这个功能是从群体性的角度出发,是共一群人的交流方式。在这里我希望一 个新用户能够在一对一这层私密的维度上进行一些互动,相比于群体性的交流,这种一对一之间的交流天然就有一种私密感,在用户的心理上有着更强的刺激 。其实这一点不光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的,也是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个人理解虽然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很繁忙很热闹,但是内心其实都有很强的孤独感,有很多的心理话想要诉说,而这些话同龄人是最能够理解了,用户有着向同龄人倾诉自己心声的需求。其实这一点就是我对于用户身份分析的第一点“学生首先是个年轻人是个90后”,而对于校园这个场景下则是天然的一群年轻人的聚合,所以在校园产品中加入这类一对一私密交流的功能是非常自然的。而对于具体的产品形态,我想到的是心事或者吐槽“漂流瓶” , 对于这个功能其他一点的想法是一方面是本app自身的产品形态偏向于实名制,而在实名制中加入一对一的匿名形态的交流是和主场景相冲突的。如果去做社区或者留言板的话太重了,这里采取漂流瓶这种比较轻的组件,不会影响到本app的主要功能。另一方面,“ 漂流瓶”是一个异步交流的功能,且对于其他的用户是封闭的,更适合刚刚处于成长期的产品,如果做留言板的话,用户看到信息流速那么慢,而且氛围也没有建设好,可能会失去发布的动力 。

还有一点想法,现在对于“首页”上的内容,用户与用户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通过送花这个功能,送花这个功能就相当于点赞或者是like,而我的想法是,这个功能可能还是属于轻度互动,看客只需要一个按键就能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虽然这个功能使用起来很便捷,但是对于内容的发布者来说收到一朵鲜花这个刺激的力度也是很轻的。可以说 送花这个行为用最小的行为成本就完成了两个用户的互动,但是无法达成足够的刺激 ,看客是礼貌性的随手点赞,而作者收到1赞之后内心的成就感和被关注感也没有达到。在这里我的考虑是可以丰富一下这种按钮的类型,不光只是单纯的“赞/送花”而是丰富一下按钮能够表达的情绪,比如在“赞同”的边上加上“踩”或者加入“喜爱”“讨厌”“有趣”等等按钮, 这一点对于观者是引导她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对于信息发布者,能够加强他感受到其他用户对他发布的内容的情绪反馈。 甚至可以加入积分体系,通过内容的发布或者得到的“鲜花”数量获得积分,换取一定的奖励。这些都是引导用户与用户之间加强互动。

关于这一点,我在上面其实已经进行了大段大段的现状分析,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其实就是在定义“首页”和“活动”页面的关系,“首页”的内容是偏开放式的,边界概念很弱,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成为信息发布的节点,而这一类 内容注重的是社区的自生性 。而对于“活动”页面,注重运营,是由官方来主导的(虽然聊天室是可以自由创建的,但是热度严重依赖官方给予的曝光位置)在这里我的看法是能否强化两者的联系呢?关于这一点我的思考在上面提到的已经比较多了,不论是首页信息流的内容还是活动页面聊天室的内容,受到官方活动页的影响比较大,而按照现在的产品形态“活动”页和“首页”二者有强烈的区隔,是完全不同的使用场景。我的想法是,在首页发布内容的时候,能够提示用户加入活动的tag,tag标签在首页信息流每一个card上显示,而点击card能够进入单个活动的介绍页面,形成一种统一的感觉,给用户一种提示:哦,首页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活动页面的影响的。而对于参与活动的用户,也能引导他们发布内容去填充首页的信息流。这种边界的收窄统一不管是 让产品现在有更强的连贯感,也给运营提供了更好的着力点,能够让官方的运营活动效果得到最大化 。在活动介绍页面也能够进入对应的聊天室(这个在现在的产品力已经已经有了)我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本产品还是需要采取强运营强推广的手段,由官方从上至下的推动活动来实现产品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这也是对产品初期,用户量以及使用行为不足以支撑太复杂的产品结构时候,对于用户使用主场景的一种强化引导。

1 、校园人群的性需求

我始终认为,对于校园学生这一群年轻人,最能激发他们使用欲望的还是通过走激发荷尔蒙的方法。这在现有的校园app里面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方法,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 、个人空间与归属感

制造粘性最好的方法个人认为并非是建立关系,因为校园场景下还是属于群体性泛熟人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很容易被转移进入更加私密的im中,个人理解最好的粘性形成方式还是要构建个人归属感,就像是一张个人名片,通过这张名片,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展示。这里有我参与过的活动,有我个人的信息,用户在同龄人之间,以一种轻松随性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其他人互动。但是这一点是和我之前对于本产品强外部运营弱社区自生长的初期定位是相冲突的,所以关于这一点没有做太多的思索,但是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一种思路。

3 、其他形式上的用户激励

用户激励是一个长期教育用户的过程,具有引导、行为强化和增强黏性三方面作用。引导,告诉用户要这样做;行为强化,告诉用户“嗯,这样做是对的!”粘性,延展产品生命周期,不要用完即走。下面这些功能对于用户激励,帮助用户使用行为的养成有一定帮助,

或许这些功能对于用户的激励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当用户的使用目标没有明确的时候,这些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