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万俟咏 长相思山驿 的鉴赏以及译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我需要万俟咏这首山驿的译文以及奖赏。

“这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若查到这段话的相关鉴赏不能作为本题的答案。

希望大家多多帮忙,谢谢了。

解析: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

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

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

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

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

示出来了。“窗外芭蕉”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

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窗里灯”点“夜”,

体现“更更”意。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

影响。“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梦难成”,

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

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

“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

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

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

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

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

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

其感 *** 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

外凉蟾一晕生。”而楼带新月一痕,其景如画。用

“蟾”而不用“月” “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

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

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

“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月“晕”是

“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

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

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

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

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

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

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俟咏的《长相思·山驿》和吴儆的《浣溪沙·登镇远楼》借秋色秋声秋物,抒发了乡关之思、行旅之愁。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由于亭台楼阁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四时景物各异,词人登临时的心态也因社会状况与个人遭际而千差万别,所以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名篇佳作,使亭台楼阁类词成为宋词百花园里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