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孩子们将来成不成为艺术家其实并不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金八力少儿美术绘馆

左志丹

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全国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工作室联盟主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

四川成都青少年宫校长

孩子们将来成不成为艺术家其实并不重要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美术创造的潜能及天资,然而最终只有极少数能成为专业的艺术家。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不成为艺术家,在当今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显得并不重要了,由于孩子们有其独特的心象境地,有区别与成人模式概念的手法,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社会、家庭、自然界传达给他们极其丰富的各类信息,这些多方位的信息,紧密联系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情感,他们那天马星空的创意及想法瞬间变化运动的各种形象,梦幻般的世界,是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不能表达的。孩子们通过绘画这一快乐的形式能感受到一件作品的成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我最终找到自我,对于孩子们将来进入社会,这一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于他们信心的树立和潜能的发挥,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有别于其他独立的学科,如现在时髦的奥数教学,他更多的是在让孩子们耗尽所有的时间苦思冥想。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断证明自己的愚笨。而孩子们通过快乐的绘画活动在快乐和愉悦之中树立了自己的自信。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时代的变动与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动息息相关,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延伸,这给我们在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

面对孩子们的大作--------光有夸奖是不够的

父母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往往能使孩子们喜笑颜开,在当下倡导的赏识教育,其主要目的无非是给孩子们自信  过度的夸奖,不分事情的因果,只要孩子们做了任何事,都是“你真棒”、“真聪明”其结果反而易导致它们的学习成绩及作画的信心越来越差。那是为什么呢?其实过度的夸奖往往使它们倾向于不接受,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知道,只有趋于好成绩、画得“好”或“象”时,才能得表扬及承认,鉴于在画画创作,或解决各种问题上都有可能失败,孩子们有可能选择那些更容易表现的画面,也不管有无创意,有无探究精神,求其平庸,为求安稳,去做任何一件事,这样反而缺少创新意识,所以说,家长、老师孩子们的,赞赏的重点,应该是他们的在作画或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独特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个性特征及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上,而不要全部看结果如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减轻他们怕画错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能更积极的去表现他们的心境世界,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讲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

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

英国美术教育家摩伊凯特莉曾说过:“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的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及智力,特别是人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所以说当今的少儿美术教育与音乐、舞蹈、文学、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相互交融影响,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而是多元化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自我信心创新能力的展现。

正确认识分析评价孩子们作品优劣,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少儿美术教学品质及格调的关键

童心不是千篇一律,艺术是个性的表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年龄、性格、家庭及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对主题、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及色彩的感觉差异,部分观察能力强的孩子,绘画表现非常认真仔细,属视觉型,这类儿童往往会对写实性绘画极为偏爱,另一类孩子属于强调自我情绪表现的触觉型,这类儿童往往被一般的人们认为观察表现力差,其实这类儿童的思维更为活跃,在老师的正确辅导下往往能画出特殊个性特征、富有激情的绘画作品,能称之为大师的大画家往往出自此类。好动的孩子画面活泼,性格内向的孩子画面中流露出深沉与压抑。正确认识儿童绘画审美的多样性,多方位评价不同类型的少儿美术作品,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培养儿童的现代审美观念和意识。既保留儿童绘画的稚拙童趣,又有利于提高小朋友学习绘画的积极性。

时代在变穿衣打扮在变,审美方式在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方式,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同人们穿衣打扮一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儿童画,大多数为政治服务,谈不上童真童趣,那时得人们以穿军装、中山服为美;九十年代的儿童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以反映周围的生活为主;二十一世纪的儿童画,呈多元化的趋势。更多的反映孩子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既表达他们的观察,又表达他们的情感,充满情感之美、创作之美。美的定义在延伸,在丰富,在变化……将儿童绘画的美定格在某种标准的规范之中,就等同于把教师自己定格在“牢笼”之中。

A.儿童画传统意义的审美

    ——“乖巧”、概念化、呆板

B.多样化的审美

    ——童趣、率真、具有极强的自我个性,

强调个人感受及情绪,强调画面构成,突出主体。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他们自己的独有的绘画语言,也是想象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时期。稚拙、率真、童趣、天马行空、激情迸发的画面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 享受,成为中西方绘画大师追寻的境界及方向,所以说教师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并与之交流对话,读懂他们的“天籁之音”它要求我们教师知识底蕴,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参与”,在“顺势而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去把握感悟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发现开启他们独有的创意思路,准确把握不同儿童年龄段的绘画特征。

6-8岁观察写生教学与儿童画创作相结合的最佳时机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是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过程,他们的大脑的发育已达成人的90%以上,综合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们往来,努力去了解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知识面也在扩大,思维方式仍处于具体性、自我性,还不善于在大脑中进行抽象思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特别是观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进入了儿童创作的最佳时期,凭记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意象,这一时期创意非常好,个性特点强的儿童画,更多融入了强烈的自我主观情绪及感受,他们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画大或拉长,以强调其重要性。怎样将他们好的创意、想法及观察到得事物表现出来,是此年龄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9-12岁  儿童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进步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进步,在观察物体时能注意到立体的不同面,也能表现一定的空间层次,虽然还不能准确的画出透视,但还是能较真实的表现对象的特征及面貌,也能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部分儿童逐渐脱离平面的用线描绘对象,慢慢地加入一些色调表现,这时由于他们还不能区别细微的绝调变化,致使他们的作品显得较脏、较乱,这时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类型的特点去辅导。

13-15岁  教学中的盲区

由于他们学习压力增大,重心转移,一部分人绘画的信心减弱,创造力下降,有时又缺乏自信心,想画象又画不象,教师在给他们加强其素描基本功训练时,应多画速写,通过画速写去观察周围的生活,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寻找一些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创意造形表现方式(如设计素描)(创意动漫)等,去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帮助他们渡过绘画表现的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