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道德经》中的教育之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有人说,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从小学到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马不停蹄,不断地自我攀登,寻找人生之路。

可是有时当我们埋头向前,不问来路不看归程时,却总在原地止步不前,迷茫、无助且慌乱过。我们唯分数至上的学习,唯名牌学校为目标的学习,在攀登的路途上总是显得阻碍重重又遥不可及,这样的教育显得多么苍白且无力。

在N5的最后一期课程中,杨鹏教授从《道德经》中谈教育,从理性思维说教育,鞭辟入里、高屋建瓴的观点让人醍醐灌顶,有种豁然开朗的顿悟。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观点,主要指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文明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建立了人类文明的基础,并且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无出其右。

这个时期的古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老子与孔子所创立的道家和儒家是其代表。而有关老子的传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所熟知的《老子列传》就将两位圣人之遇寥寥几语鲜活地刻画出来,其中的情景令人浮想联翩,对于老子其人更有生动描述。

可以肯定的是,老子之人,出神入化,学问之深,难以令人揣测,就连孔圣人都佩服不已。

《道德经》中的开篇就提及“道”,“道可道,非常道”,对于“道”的阐释,杨教授说的简洁明了,一语中的:道指自然法则,万事万物皆需遵循之法,顺应之则。

那么由“道”中所衍生的教育真谛,杨教授则概括为三个字:生、冲、和。

1、生的教育

“道生一”之中,“生”是为生生不息。孕育之生,事业之生,创造之生,皆是生的活力,发展的根本。人生之中,生发的力量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那么教育,就是支持生的力量得以释放,引发受教育者自我的创生。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由内而外的生发之力,远远超出我们教育者的估计范围之内。

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常年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太清楚我们作为外力的激发和督促是多么微不足道,收效甚小。就以作业为例,真是苦不堪言,每次上交都是缺三少二难以收齐,要么敷衍潦草,应付以对,纵使百般教育批评,依然如故,成为教育的死结。

确实我们需要撇去教育的急功近利,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的上进和好奇之心,唯有如此方能达成“生”的教育,真正让学生“为我之学”。

在我们教育的路途上,不时暂缓脚步停一停,让师生都有反思的时间,思考当下,回首初衷,还原本心,积蓄力量,明确目标,继续攀登人生之路。

2、冲的教育

《道德经》中之“冲”,是为对立竞争。“冲”的教育顾名思义,让学生在竞争中生存。杨教授指明“冲”其实是“生”的一种表现,创生的过程就是对冲的过程。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更好地激发人们上进求取之心;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在刺激之下更好地探求新的发展之路,没有这样的对立竞争,怎来一段辉煌的新生?

其实,我们每一次的进步真的要感谢竞争对手。若非对手的激发,若非和对手的较量,若非从对手身上的学习,成长的脚步会因着自我的懒惰或自傲而停滞,学会和敌对力量的同生共存,这才是冲之道,生之源。

3、和的教育

“冲气以为和”中之“和”,乃和谐、平衡之意。和,也是对公平竞争之后的承认,无论输赢,都能坦然接收,即使失败也会积极进取,最终达到自我满意的结果。

教育之中的“生”“冲”“和”,简言之,可以理解为创生、竞争、和谐,三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完整体。

这是《道德经》中的教育之道,跨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在轴心时代,我们的精神导师从理性思维出发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绕着圈圈找寻出路,不得不说误入歧途太深真的迷失了本真。

感谢杨教授的指点迷津,让我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不断努力,才能离远方越来越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