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之中有温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最近诗词大会火了董卿,捎带着人们对中国古诗词也有了兴趣,不管是“关关雎鸠”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有人开始喜欢,连我8岁的儿子也看这个节目看的目不转睛,甚至能背诵出节目上涉及的绝大部分诗句呢!
对于诗歌来说,作为中国人我们最爱的不是诗经楚辞中的雅致古朴,就是巍巍盛唐中的波澜壮阔。如果这个时候提到日本诗歌,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吧!

刚刚拿到手头这本后浪出版社出品的日本宫泽贤治作品《不畏风雨》时候,我也是如此的漫不经心。而且,这本薄薄的一本小册子,竟然卖到52多元的“高价”,似乎有些炒作吧?随着漫不经心的翻阅,到掩卷长思之时,却对这本书有些肃然起敬了!

一本书只包含这一首叫做《不畏风雨》的诗歌,不知道的人大概以为这是如同罗摩衍那那样的千言长诗,而实际上,这首诗歌仅仅只有30行,略多于杜甫的《赠八处士》,比白居易《琵琶行》少了很多。短短一首诗为什么专门出一本书呢?是否如同我们对于一些国内诗句那样,一首绝句七律,都用上百页篇幅去交代背景,丰富其深刻内涵呢?答案并非如此,这本书的正文就是30句诗歌本身,配上山村浩二绘画,顿时产生了浓浓的韵味。这种韵味是诗人面对风雨的从容镇定。
之前对日本诗歌,只是少年时代玩光荣《三国志》时,开局显示日本战国霸主织田信长的诗句:

让我印象深刻,感觉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苍茫。但读过这本《不畏风雨》,却发现这从容的诗句配上小墨淡彩的绘图,让诗句生动了许多,即便不能理解日语原来的韵调,也能感受到作者诗句中的那种面对风雨时的从容沉静。

2016年,是宫泽贤治诞辰120周年,他生前饥寒交迫,在家乡饥荒灾害中写下这首《不畏风雨》后不久辞世,死后诗句才被发现,现在被认为是宫泽贤治的代表作。这位日本诗人生前多才多艺,在佛学、文学、自然、农业和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一生大约写了八百首诗歌,上百篇童话,被后人高度评价,甚至被誉为“ 贤治是人的样板 ”,这里所谓的“人的样板”,这可和当年宋朝狄咏“人样子”的英俊颜值大相径庭,而是说为人处世堪称表率。这样的才华人品,同时代中国我只知道一个弘一法师。恰好,弘一法师和他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是诗歌大家。宫泽贤治在“一千年里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中排名第四,这一点弘一法师在中国可能就达不到了,不过这并非弘一法师人品才华不如宫泽贤治,是因为千年来我国文学大家太多的缘故。

这是一本极为出色的绘本作品,中英合璧的诗句其实并非隽永押韵,却胜在平实质朴中充满善意和坚定。绘画并不算得上精美绝伦,却在水墨风雨画中给人一点点暖意,如同每一页中绘画者山村浩二寥寥数笔画出的那个小小身影,在风雨中也透着毫不畏惧的坚定和悲天悯人的从容。因此,给孩子读还是自己读这样的绘本,并不一定要背下诗句,而是感受到这种意境才是最重要的。
苏东坡当年的定风波也是写风雨的:

展现出来的是苏学士的豪迈和潇洒。
杜甫名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有秋风肆虐:

展示的是老先生这样的寒士面对风雨灾祸的凄凉无助,以及以己推人的同情心和济世情怀。

翻开第一页,只有诗句的第一句:

配图极为精彩:在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中,狂风骤雨从天而降,左侧的稻草上已经满是雨珠,蜻蜓、蚂蚱紧紧抓住草叶以求不被风雨掠去,而天空中依然有小鸟为觅食展翅,远处的树依然伸展着自己的枝叶,小小的身影即便未携带雨具,依然从容前行。

通篇诗句,展现给我的,就是诗人这种从容恬静。在网上找到这首诗的一个翻译版本,感觉还不错:

感觉这样的译文似乎根本算不得诗作了,于是自己写了一首:

这时候却发现,完全没有了绘本上的淡定从容,这就是差距,因此重新和孩子一起翻阅这本书,感受风雨中的温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