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4
表达爱慕之情
第2个回答  2020-03-16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仿佛就在那河中洲。
这首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讽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郑笺《毛诗序》)或惋惜渴求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与《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蒹葭》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所以,上面的那些提法因为缺少根据而难以令人信服。《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其结果却失之愈远。其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观念》——英国科林武德),对《蒹葭》的阐释也应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
诗意的空泛虚幻给阐释带来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包容的空间。“在水一方”作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等也不过是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能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而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也是《蒹葭》主题的回应。把它们互相对照着看,可能使读者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理解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注释】: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伊:是、这人、那个彼。方:边。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从:就。阻:难。
4、游:水游。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第3个回答  2018-03-24
你好!《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