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红色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8-05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兴趣的作用。我们的班级是雨来中队,中队名称是学生自己选的,我提供了很多小英雄的故事,给学生们自由阅读。通过开展读书会、故事会,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给学生喜欢的故事让他们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知道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最终同学们被雨来的勇敢、聪明和机灵所吸引,并确定中队为雨来中队。这些小英雄的感人事迹学生很感兴趣,我适时引导学生搜集更多雨来的资料,搜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搜集更多革命英雄的故事来分享、阅读,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在启发、讨论中学习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我抛给学生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找寻答案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在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时,我问学生“为何行人欲断魂?你能带着你的疑问读一读这首诗吗?”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在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中思念着哪位革命烈士?带着你对革命烈士的敬佩和怀念,读一读或者背一背这首诗。”“清明就快到了,你想对你思念的革命烈士说些什么?动手写下来。”
三、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红色渗透
1.用语文教材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介绍革命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朱德、毛泽东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老一辈红军战士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终于建设起来了新中国。一例例事迹都能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红色教育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红色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思考,感悟、学习王二小的勇敢和智慧,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镇静,要用智慧战胜困难。
四、沟通课堂内外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课堂上的时间更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海洋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我想红色教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语文阅读主题活动来进行红色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红色电影,学生可以从影片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
来之不易,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写观后感、进行演讲比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红色教育。 五、言传身教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红色教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不轻言放弃学困生,而是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共同进退。”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行,从而整个班级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红色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要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的德育力量,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