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是什么的一种文体】 杂文文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8
杂文究竟是什么文体
杂文(essay) 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

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

在这以后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

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此外,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聂绀弩、夏衍、巴人、邓拓、林放等人,是中国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杂文的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

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

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

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

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

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

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

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

”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

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

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

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

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

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

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

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

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

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

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

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

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杂文是什么文体啊?
你好!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不像一般议论 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 ,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

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 、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与散文虽谓是独立的文体,但在有些时候,它们之间又是很难界分的。

散文的写作特性,除了一部份写景抒怀之作,其它如游记、怀想等等文字,都具有杂文的特性。

而相较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来说,杂文的总体构成却无遑多让,甚至有比其更复杂之嫌。
什么是杂文文体名?
古时是各种文章的总称。

《文心雕龙•杂文》将典、诘、誓、问、览、略、篇、章、曲、操、弄、引、吟、讽、谣、咏以及对问、七发、连珠、客难、解嘲、宾戏等都归人杂文类,过于宽泛。

后世多将典、浩、誓、问等归人公牍文,将曲、引、吟、谣、咏等归人诗歌。

五四以后,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属于散文的一体。

特点是短小、活泼、锋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人杂文类。
散文属于什么文体?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杂文"是什么?`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不像一般议论 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 ,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

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 、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

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

? 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

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 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

作者评人、议事、说理 、录言、记闻均可。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 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

”(《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刊 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体。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

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 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

? 应注意的是:一,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杂文,不一定要用讽刺。

二,不能滥用讽刺,也 不能不看对象乱用讽刺。

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

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读 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杂文的形象性与小说、戏剧的形象性不同。

小说、戏剧的形象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故事 情节、矛盾冲突和多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塑造完整的形象,而杂文只是对形象作“一鼻一嘴 一毛”的勾画,显出生动的“活态”来即可。

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 以“落水狗”比喻失败的敌人,以“叭儿狗”比喻专事谄媚的奴才。

所以说,杂文是形象与 说理、诗与政治的有机结合。

以上这四个特点,使得杂文成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的概念是什么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 杂文是杂体文章,也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

...
随想是什么文体?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

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

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

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

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

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

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文体名称是什么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

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

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

以下就是文体名称: 分类 记叙文 记叙文: (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虽然不同但是区分极难,往往有两者特点均有的作品出现,所以我们往往将诗歌合称。

当然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题材,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这点上常常被许多学习古体诗的人误解。

古体诗是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的合称。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也属于古体诗的范畴。

2、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从时间上说,楚辞形成的时间大致和古体诗相同,但是和古体诗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独立成体。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所以笔者认为,楚辞其形成于古体诗时代,但文体鉴于诗词歌赋之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3、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4、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5、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

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

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