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次性可以拿出40万的家庭多不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0

现在有多少家庭可以 一次性拿出 40 万现金?—— 恐怕并不多。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别说是存款,没有负债已经是万幸!问问身边的亲戚、朋友,有几个身上不是背负着长达 20、30 年的多达上百万的贷款?



能够攒下 40 万积蓄的无非是以下三种类型的家庭:


(1)高收入群体 。高净值人群每个月的收入很高,存款当然也会拥有不少。


(2)省吃俭用的家庭 。勤俭节约一辈子真的能攒下 40 万吗?—— 当然可以 ,假如每个月攒下 3000 元,一年攒下 3.6 万,40 万的储蓄不算利息 11 年 就可以攒够了。


(3)保守观望型家庭 。这类家庭收入还可以,不过对于房产、股票这类的投资都比较保守,害怕损失,还是习惯把钱存在银行里,虽然每年的投资收益有限,货币还在贬值,不过积蓄终究是会积少成多的。




具体的数字肯定是比较难得知的,不过浮云君可以估算一下。


截止2018年,我国境内住户存款约为72.44万亿元,我国人口在13.95亿左右,按照这些数据算下来,在2018年年末,我国人均存款超过了 5万元


也就是说,在 2018 年,按照三口之家计算,我国平均的家庭存款数额在 15 万元



就如同很多朋友说的“把我的财富和马云一平分,我也成亿万富豪了”......平均数会比较容易受到两个极端的影响从而使得数据失真。


根据《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我国0.15%的人,拥有1/3的财富 。以此数据为基础,我们来进行大致的计算。


按照 14 亿总人口来说,0.15%的人口为 210 万。1/3 的居民存款总额为 24.15 万亿。用 14 亿减去 210 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将近 14 亿人拥有 48.29 万亿储蓄。


48.29 / 14 = 3.4 万


剔除高收入群体之后人均存款仅有 3.4 万,一个家庭 10 万左右。换言之,家庭存款超过 10 万,就超过了 50% 的家庭


那么,家庭存款超过 40 万的又会有多少?保守估计比例会低于 20%。




有多少家庭现在都是“负翁”?名义上资产百万、千万,但是细细一算,都是负债,而且家庭的现金流状况非常堪忧,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 黑天鹅事件 ,很可能会遭遇严峻的家庭财务危机!


黑天鹅事件说来就来了,此次的肺炎疫情难道不就是吗?那些资金流有限,负债又高企的个人和家庭脆弱不堪,一旦收入减少,就容易入不敷出,家庭债务危机也会随之发生。


现金流储备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大周期,有了真金白银才能买到面包和口罩呀!

中国很多人都是负债过日子,房贷已经让很多人透支未来10年甚至更多的财富。虽然说用资产减去负债,有四十万净资产的人大有人在,但用手头上的现金减去负债,能拿出40万的人真的没多少。

也就是说,能拿来踏踏实实消费的钱没多少,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人也许是资产上的富翁,但是现金上穷人。

首先针对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需要结合以下几点:

1、地域问题。我本人在上海,其实大家都说上海人有好几套房子,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都有好几套房子,那么就不存在那么多刚需贷款重金买房的房奴了。这里引申出首付问题,如果父母辛辛苦苦打拼的积蓄,需要拿出来40万做首付(上海不可能,首付拿出140万至少要的哈哈),大多数上海父母拿得出。而其他地方收入水平不同,可能40万有些地方都可以全款买个小房子了,那么能拿出来的相比上海就少,所以地域不同,收入不同。

2、理财观念。很多家庭,尤其是年轻家庭,小两口都是月光,别说让他们拿40万,就是4万,都不一定。没有理财的成本,也就是没有积蓄,拿着一份微薄的收入,光吃穿用开销,可能剩不下什么,进而也就短时间内拿不出几十万的。

3、收入水平。上海的月均收入,一人如果税前月薪能达到3万,一个家庭2人,加上年终奖金,那么一年正常存下来加起来40万是没问题的。在上海,其实平均工资月薪在2万以上的都属于精英阶层,不像你们想的那么多人,而我们都在努力的成为他们,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类收入,当然再好的收入,碰到月光族也不行,世界首富抵不过月光族的侵袭哈哈。

综上所述,40万还是400万能否拿得出,要看地域、收入以及理财这几方面,只要我们愿意,先提高收入,再加强理财观念,那么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我们都能成为财务自由的成功者!

71年,上有老,下有小,感觉身边全是有钱人,40万现金应该没什么问题,当作家庭风险预备金。

作为一个 财经 工作者,我觉得中国可以一次性拿出40万元的家庭不会太多。

下这个结论不是随便凭空臆造,而是当前中国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目前中国总人口近14亿元,而2019年末银行机构住户部门总存款余额为82.15万亿元,按人均来计算每人存款数为58671元。按平均每家4至5口人计算,中国家庭总数约4亿户,从这个数据表面看,可能大部分家庭都能一次性拿得出40万元。只有少数相当富裕的家庭才能一次性拿得出这么多钱。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一方面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水平,很多普通居民累计的财富不是在增加而是在缩水。同时,现在民众的生活负担和压力较大,小孩读书、长大之后购房、娶媳妇、还有医疗及其支出都比较大,很多家庭的钱都被掏空了。甚至有不少家庭都存在负债情况。三是现在中国一般家庭的金融资产数量少,变现能力虽然强但数额少,房产占去了家庭总财产的百分八九十,很多根本无法变现。

很明显,40万元可是一笔巨额资金,能够拿得出来的家庭总数可能不到百分之十。



能一次拿出来40万的家庭多不多,多!也不多!

首先说多,如果在不计较任何损失,一次性拿出40万的家庭非常多,比如把定存,基金,理财股票,国债,期货等等等等不顾任何损失的变现,那肯定是多,这个还不包括房产和车辆。

也不多?能正常一次性拿出40万的家庭少之又少,一个能赚40万现金的家庭,我个人觉得肯定不会愚蠢到把40万钱“堆”在家里,也不可能活期存在银行里,肯定要做各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不是定存,大额存单,就是国债,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基本选择股票,甚者期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有40万元的家庭很多,但真正意义上能立即拿出来的则少之又少,就我个人而言,身边朋友熟人家庭,90%的绝对只可能有40万以上,只有极少数达不到这个界点,但能真正马上拿出40万的家庭,直接1家也不可能有。

说大点,就全中国而言,能无任何损失拿出40万的家庭,估计也就三四位数,而能够不计损失拿出40万的家庭,肯定是亿计……

从绝对数来说,一次性能拿出40万的家庭并不少,但是按相对数来说,占比太小了!

这次疫情,恰好发生在春节这段时间,对各行各业冲击很大,尤其那些小微企业主、计件薪酬制的人员以及农民工,他们居家隔离就没有收入,现在是吃老本阶段,压力山大。

网上常看见不少网友吐槽疫情对他们收入的影响,焦虑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西贝这样的餐饮连锁巨头,其董事长都公开称公司的现金流维持不了三个月。

这件事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原来富人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普通收入者,一有风吹草动就受不了了。

那么,一次性可以拿出40万的家庭多不?应该说,按绝对数来说,这样的家庭并不少,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家庭太少了。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权威数据: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9月底,中国大陆居民的人均存款约为5万元,其中占5%的富人阶层,他们的人均存款达47万元。

如果按最常见的一家三口来算,那么,中国家庭平均的存款只有15万元,如果按一家四口来算,那么,中国家庭的平均存款只有20万元,所以大部分家庭是一次性拿不出来40万存款的。

如果考虑到那占5%的富人阶层,他们人均存款达到平均数的近十倍,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平均数,那么,实际中的普通家庭,人均存款数可能更少。

反过来说,这占5%的富人阶层,他们一次性拿出40万来还是很轻松的。

当然,家庭存款的多寡,除了和家庭成员收入有关系外,还和所在的地区有关系,像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人均存款和广大农村是不能比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均存款数额越高。

上图为2019年末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存款排名,从图中我们看出,人均存款最高的是北京,达164342元,上海以117871元紧随其后,最低的是西藏,人均存款只有28531元。

那么,如果是北京的家庭,一次性拿出40万来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在西藏、贵州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一次性拿出40万来就非常困难。

综上所述,一次性能拿出40万的家庭肯定是有的,从绝对数来说还不少,但是,在人群中占比太小了,大部分还是拿不出来的。

而且,家庭的财力程度,还和所在的地区有关系,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均存款数相对就越多,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

现在一次性可以拿出40万的家庭,多不多呢?

可以明确的说,真的不多, 95%的家庭拿不出40万的家庭存款。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存款总额的51%,约33万亿被7000万人所拥有,人均存款约46万。

我国目前人口总数是14.2亿,7000万人占人口总数5%不到,这些人就是顶级富豪,占有了 社会 财富总量是90%,存款只是财富的一部分。

对应到家庭,可能也就5%的家庭吧,可以眼睛不眨得一次性的拿出40万。

2019年各省人均住户存款数据表明: 北京人均住户存款163674元,上海132347元,分列第1、第2位。

这两个地方,一个家庭按两个人收入来算,户均存款也就30万左右。

北京和上海,都是有钱人扎堆的地方,家庭平均存款尚不足40万。



浙江人均住户存款为90202元,广东人均住户存款67325元 ,分列第3、第4名。一个家庭按两个人算,这两个地方的户均存款是15万元左右。

浙江和广东都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聚集地区,户均存款也才是40万的37%。

对于西北部不发达地区,人均住户存款均在25,000到40000元之间,户均的话也就6万左右。

这些统计数字虽然不能代表全面,但也充分说明了情况。

一次性可以拿出40万的家庭,确实是很少,最多也就5%的家庭可以做到。

我觉得一次性能拿出40万的家庭并不多。

可能有些人并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拿出40万来,甚至可以轻松拿出100万来,或者自己认识的人中很多都能拿出这个钱来,就会觉得应该大多数人都能拿出这个钱。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拿不出这个钱的。

一个最简单的原因,中国人大多数都是贷款买房,负债累累,每个月收入的一大块都需要还房贷,余下的还要用于生活开支。虽然说一二线城市的工资收入比较高,但对应的房价也更高,每月按揭支出更多。三四线城市虽然房价你,房贷支出不高,但对应的工资收入也不高。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到2018年时,人均存款为5万左右,如果一个家庭按三口人算,平均存款在15万在右,考虑到大多数人都不太多钱存银行,而是会通过理财等方式管理,实际家庭净资产肯定是高于15万的。

但问题在于,这个数据仅仅是一个平均数,比如说富豪榜上的人,有存款1亿,我有存款5万,一平均,看起来每个人的存款都很多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存款是很少的。真能能拿出40万元的家庭,要么是工资很高的,要么就是做生意的老板。

对于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上班的工薪族和农民来说,能一次性拿出40万元来人真的不多,而这两类人,才是主要人群。

这个要看生活的城市,所处的年龄 ,从事的工作等有关。

一二线城市远比三四线城市好一些,城市也要比农村乡镇好一些。比较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标准在。不然哪会有那么多漂泊的人。

假设是二线城市吧:

60后的朋友有的已经退休了,有的孩子是90后,参加工作有了工资,双亲身体却年迈,生活开销是可控的。如果家里没有大事发现,40万肯定没有问题,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70后、80后的朋友,孩子还是学生,一方面在大笔地做着教育投资,一方面在悲催地还着房贷,或是自己创业成功做着老板,但也艰苦地维持自己公司和员工的生计,上班的也慢 慢到了工作不好找,年纪没有人的尴尬境地,对现有工作基本敢怒不敢言。假若40万凑不到,20.30也没有问题,但这个钱绝对伤筋动骨。因为一般家庭绝对会留有一笔钱去抵御风险,这个年纪的人,主要要应对父母的疾病,不稳定的事业而孩子的教育。

90后的伙伴,最大的32了,结婚生孩子 ,生活成本也不低,自己本身可能还是月光族,如果没有存款的,就只能向60,70后的父母伸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