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各国的利益诉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01
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东北亚政治格局在中俄朝相互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美、日、韩方则表现为美韩同盟和美日同盟,在李明博上台后,加强了韩日关系,实际上形成了美、日、韩战略性三角关系。由于朝鲜半岛长对抗局势,以及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朝鲜核问题使得这一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这种情况下自然大大不利于这上地区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是起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1.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东北亚政治格局一方面是受冷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1朝鲜半岛对抗局势紧张  最近朝鲜半岛局势风云突变,自5月25日朝鲜  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以来,朝鲜短短5天就发射了6枚导弹。从发射“卫星”到二次核试验,再到现在接连不断的发射导弹,甚至有迹象显示朝鲜还要在下月发射洲际导弹。朝韩两国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是甚至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半岛军事冲突与战争,并且极有可能导致这一地区开始以核武器开发为重点的军备竞赛。朝鲜与美国的关系再度高度紧张,在美国的倡导下,联合国最终采取一致性决议,对朝鲜进行制裁,然而朝鲜国内对些反应强硬,东亚政治局势的缓和还最终还要靠东北亚各当事国的相互妥协与合作。  1.2中日两国国家关系起伏不定  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互不信任是世界上人所共知的,加之在台湾问题、钓鱼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起伏不定,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经济大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管中日两面国经济互补性强,但是出于上述原因中日经济合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仅管这样,中日经济合作在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日国家关系改善时期,比如福田康夫访华将就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2年中日经贸关系有了新突破,中日贸易将进一步增长,2年内会达到3,000亿美元;中日之间也产生了不少大型合作项目,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数据显示,福田康夫当政2年内日本继续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总值2,360.2亿美元,增长13.9%。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03年的15.7%降至2年的11.8%,2年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0.9%。2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下滑,而中国对日投资不断增加。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与世华财讯交流时指出,近几年中日经贸合作增速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偏“冷”的政治环境。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而且是近邻,日本曾连续10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起,中国和欧美的贸易发展加速,而与日本则出现倒退现象。2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和金额都大幅下降,双边贸易增速也有所放缓。中日“政冷”的滞后效应已显现。2年以来,中日贸易虽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仍没有摆脱自2004年开始的低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正中由于中日政治关系的不稳定造成了中日全面合作的困难,进一步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1.3中、俄、朝在东北亚合作层次相对较多低  仅管中、俄、朝三国有着绵延数千公里的边界,但是三国的合作层次相对较低,最大的特点是“政热经冷”与中日“政冷经热”有着截然相反的合作特点。具体到中俄之间则是,仅管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而向21世纪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但这也是的体现在政治层面,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没有达到与其政治合作相应的层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俄间政治信任感没有达到百分百的原因之一,最近俄罗斯国内出现的“中国危胁论”和基于中国移民的“黄祸论”就是很好的体现之一,反应到政治层面则是中俄在某些国际问题上迟迟达不到一致性意见,降低了中俄在解决国际性问题的默契性程度,具体到对两国经济合作层面的影响典型的事件是中俄石油管道线改道风波,而中俄最大的贸易项目就是两国间的能源合作,  俄罗斯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1707.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西部与欧洲一体,东部和南部融入亚洲大陆板块。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  为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新闻处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2006年12月6日早晨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出席了第二届俄中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此后将举行俄中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晚间两国总理还出席了中国年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中俄两国总理将首次讨论向中国出口淡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问题,这是有关问题第一次在这样高的级别上进行讨论。此外还将讨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包括关于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问题。在历次政府首脑会晤中,俄中两国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例行磋商问题,双方计划在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600亿美元,如果有可能则扩大到800亿美元。  中、朝之间的合作则是得水平更低,由于朝鲜对外一直保持着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朝鲜仍保留着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开发核武器,国际社会对其采取了各方面的制裁,特别是经济制裁,加重了中朝经济合作的难度。此外朝鲜族本身是能源贫乏,工业结构单一不合理,使得中朝贸易仅仅局限在,木材、农产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民生层次的商品类贸易。  2、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及其条件  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霸权主义国家美国,会千方百计的限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其中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其限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张王牌。为此中国要通过各种努力妥善处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的国际周边环境。  2.1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这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这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  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  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的模式和文化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几代人前仆后继,胼手胝足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后几代人的光荣责任。  2.2中国和平崛起需要的条件  中国的和平崛起所需要的条件总体来分两个方面也就是国内和国外方面。  2.2.1国内条件  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国内条件总体来说稳定和发展。具体的稳定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贵彻和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体体现在民生上则是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解决广大人民面临的切身难题,比如就业、住房、医疗、养老保障等;大力提高科技术,科技立国,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当今以信息产业经济为各国经济龙头的情况下,我国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全全球队化不断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主宰了全球的贸易甚至是把握了住了全球的经济命脉,所以我们要大力打造一批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经验,完善我国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同时不能忘记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管理体制,走向世界,开拓国外市场。  特别是在经济安全方面,我审时存势,全面了解世界经济走势,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大原冲动了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一方面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形成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有关,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内外并重;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建立新型的国际货币存诸机制,完善国际金融安全保障体制。  2.2.2国外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内外条件的结合,如果说内因是根本的作用,那么在一定的时期内外部原因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清朝末年时期的雅片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外部战争的影响最终激化了当时国内的矛盾,导致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解体,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中国也会慢慢的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但是那个时时期的到来会很漫长,那样中国如果再追上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步伐会更加吃力,就现存的东北亚格局来说其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区域化趋势也相应的变得加强,具体的体现在区域化的合作集团的出现,当今全球就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合作集团,而在东北亚这一最具有合作潜力的地区,却一直处于对抗状态,这对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合作甚至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对中国而言,这一影响更加明显,中国的东北地区迟迟得到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全作基于东北亚格局这一隐性的存在,大大阻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  3.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  中国在和平崛起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是不行的,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战略的现实选择就是很好的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进而给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极为不利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东北亚目前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很不利的,首先朝鲜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长期实行封闭的对外政策,当然这也是由于以西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其采取制裁的结果,仅管中国与朝鲜保存着贸易通道,俄罗斯同样如此但是这些合作都是初层次的,基于东北亚大格局的存在,中、朝、俄由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发展特点决定了,三国的合作深度是有限的,至少基于目前的状况成果是很有限的,这种对抗性的存在,使得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合作的中间平台性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出来,同样这也导致了中国与韩国、日本的政治不信任感,也严重影响了基于海路的三国的经济合作,仅管这样三国总体合作特点可以用“政冷经热”来概括,可以想象基于和平,友好和东北亚格局的状况下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未来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东北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尤其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相比,东北亚济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因此,研究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东北亚经济如何实现一体化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并推动国际经济竞争由国家间竞争转向区域间竞争,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必要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性是以足够的区域经济实力作保证的,东北亚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现实可行性。自由贸易区较之关税同盟更可能使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这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选择自由贸易区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双边自由贸易是多边自由贸易的基础,这决定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应在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通过大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来实现⑴。在东北亚各经济体之间,中国与日本、韩国经济合作条件良好,二者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可行性,而且是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对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前景光明,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为了促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中国和同本、韩国应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消除对双方经济竞争性的恐惧;应大力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内的双边自由贸易进程;应加快建设中国国内统一立场;应加强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共同培育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环境;应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互惠互利。  3.2对政治方面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各国的战略均极端地基于安保利益这一吸引子之上。虽然各个阵营内的国家之间都呈现合作的状态,但阵营与阵营之间无合作之倾向,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均表现出极端对立的状态⑵。冷战的结束,使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东北亚名国在这一地区的安全利益在相当大的幅度内被弱化,而经济利益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被东北亚各国所重视起来。因此,各国的战略指向均由冲突的层面向合作的层面转移。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趋势是与当今世界国家间对外行为范式的转变是关的,也就是国家之间的交往是经济方式,更加关注的是本国的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而言,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⑶.  美日同缀是影响东北甄地缘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中,中、美、日三角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路格局的安全的关键变量。“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的是美国,在美日同盟的条件下,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不等边三角,而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  大国的美国与中日外交距离的变化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略态势交化主要动因。”⑷美日同盟的形成,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后美日同盟继续存在。则主要中美战略困局的产物。冷战结束后,为了防范和遏制中国,美国逐渐将其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并提升美日安保条约的作用,通过新的《日美安保合作指钏.》扩大了美日安保条约的使用范围,以《周遍事态法》把中国台湾地区划如美日安保的范围,矛头直指中国。美国还鼓励日本增强其军事力量以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制衡中国的作用,并且在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中,还要求日本负担一部分军事,从而减轻美国在世界干涉行动的负担。另外。美国拉住日本,还有一个战略目的,就是阻止日本靠近中国,阻挠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分化东北驱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减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给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了一个不利和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  3.3军事方面的影响  在军事方面,由于东北亚格局的不利影响使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始终没有安全感,这会对中国的军事力量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在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的西方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中国的军事部署被分散,一旦多个方位出现问题中国就会出现多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从而处于战争中的不利地位,且不说中国的武器水平与西方还有着那么大的差距的现实了,此外,中国还要背负军事开支的压力,当前中国的面临的众多的国内问题,经济发展是头等重要的,若是再背上军事战争的负担,中国的和平岂起前景可想而知  3.4对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的主体,中国的文化也深远的影响了朝鲜、韩国、日本的文化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要充分发挥本国文化的因素,这也是中国要做到和平崛起的软实力因素。  东北亚各国从蛮荒岁月走向强国之路都经过了思想启蒙的过程。可以说,东北亚各国的民族国家意识是由“师夷长技以自强”而来。自强和民族意识构成了18世纪中期东北亚各主要国家文化的主题。一旦这种主题成立,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就空前明确地被提出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极端的民族主义总是让我们联想到偏激狭隘的种族论。梁启超先生在将民族主义概念从日本引向中国的时候把除了黄种人以外的其他人种当作懒惰的人种加以嘲讽,以此鼓励国人奋发图强,甚至与“白种”争夺殖民地。⑸而东北亚区域意识的逐渐建立,伴随的是区域格局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和力量的此消彼长。至此为止,东北亚在悠悠五千年中坚持的“儒治”方式终于向西方的现实主义低头。国家的力量对比成为左右东北亚局势的绝对因素。⑹可以说,东北亚国家进行区域认同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摒弃传统,寻求新生的过程。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解读东北亚历史,目前的众多疑难都只是沧海一粟。当千年之外后人去写历史时,未必能够体会出今天的东北亚的困境与焦灼、斗志与希望。纵观已经成为历史的岁月,法德之间几个世纪的争斗,英法百年战争,仍然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而已。中国要和平崛起,东北亚的文化格局势必会重新进行组合,具体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强,甚至会成文化东北亚文化格局的主体,而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利,没有一流畅的交流环境,这在另一方面又会与东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流产生不利影响,更加重了东北亚各国的不信任感。  总之,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和平崛地起息息相关,东北亚格局内所发生的任何一个事态都会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东北亚的格局在未来肯定会有重大的变化,这要基于东北亚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信东北亚各国会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各国关系,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各国之间的问题,中国作为东北亚的大国,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也一定会成功的运用和平的外交方式来解决东北亚格局所本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