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3
中国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旗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其根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约2700年前)的深衣,一种连衣裳的形式。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服饰文化也迎来了变革。这一时期,传统的服饰等级制度被废除,为新型旗袍的诞生提供了土壤。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城市女性开始流行穿着“文明新装”。
进入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流行起来。旗袍的样式逐渐变化,袖口变得更窄,滚边也不再像传统那样宽大。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家级礼服之一,成为女性礼服的代表。
到了30年代,旗袍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旗袍的剪裁和设计开始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采用了胸省和腰省的设计,使旗袍更加贴身,长度增加,开衩提高,更好地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和活力。
然而,40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服饰发展的脚步。旗袍为了适应战时的实用需求,长度缩短,有时甚至省略袖子,领子降低,风格转向简便和朴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旗袍经历了一段沉寂期。尽管如此,在海外,旗袍依旧受到欢迎。许多华人女性在重要节日和活动中选择穿着旗袍,以展现民族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通过影视、时装秀和选美活动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旗袍的款式和细节不断革新,变得更加精致。
从民国至今,旗袍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现代旗袍除了保持其女性专属的特点外,款式更加简洁,色彩淡雅,强调自然之美。在沈阳等地,许多家庭中都有制作旗袍的高手,他们制作的旗袍精细而不露痕迹,盘扣、滚边和下摆的设计得体而精致,受到广泛赞誉。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中国女性外交人员的礼服。1990年起,北京亚运会以及后续的奥运会、国际会议和博览会等大型活动都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在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旗袍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