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8

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于2001年7月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此次改革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以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有人质疑改革后是否还需素质教育,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明确,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课程体系以适应21世纪的需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重建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例如,借鉴美国的“问题中心学习”和“项目中心学习”,引入“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改革强调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同时,教育评价制度也进行了调整,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和教师的表现,而非仅仅局限于分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旨在培养具备适应终身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学校需确保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培养具有时代所需素养的新一代,如爱国精神、法制观念、创新能力等。


总的来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这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实施策略和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应围绕这些核心目标展开,以确保改革的成效。


扩展资料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