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特点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白族服饰的白族简介 这些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比较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一直以来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白族服饰的族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白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而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白族服饰。其服饰艺术文化同样具有不能忽略的社会功能作用,即它对族人们的凝聚力,也就是它的“族标”作用。该凝聚力使白族人民得以生存、发展。费孝通先生说过:“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凝聚力,白族的先民也不能在这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历程,并顽强地生存下来而成为现代的民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自治州。长期以来,形成了“民族小聚居,兄弟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其传统服饰看起来大同小异,实则不然,不论它们多么雷同,白族仍可从服饰上的特殊标记“族标”来识别其族属。白族女服饰主要以无或小领襟旁扣内衣及胯或及膝;年青者多以白、浅蓝、雅布色。随着年龄的偏高、色调逐渐加深;偏于蓝色、黑色等色调。外罩为灯芯绒领褂,年少者及腹;年长者稍长点。腰上系有绣花腰带,围腰重下摆和飘带,下着浅色扭裆宽脚裤,脚穿牛皮底的绣花鞋或绣花凉布鞋。包头多以挑花印染的方巾或色彩艳丽的毛巾制成。发辫盘于其上,年老者则夹于头后。成年者耳、手上多有饰物,胸前常挂银质三须、五须。而新娘服较为特别,头戴由上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绒球制成的帽子,身穿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的衣服,想必人是借用吉大利之意吧。白族男服饰:多为白色对襟上衣,钮扣大多九至十个,外罩是黑领褂或羊皮领褂,下身也是扭档宽管裤,脚穿剪子口的牛皮底鞋;头戴白色或浅蓝色的圆形大包头。不可忽视的是族标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传统服饰上,而且在同一白族支系的内部其各支系的服饰也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支系特点。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或社会经济的不同,在服饰的制作和使用上有所差异,各自传承至今。白族其传统服饰亦然。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服装,女头戴大方帽,戏称“海军陆战队”,剑川未婚者头戴布满银泡钉的花鼓帽、鱼尾帽;大理洱海东岸白族戴双缨鱼尾帽、鼓钉帽。洱海渔民好戴瓜皮帽。穿层数较多的露脐的短上衣,层数愈多愈好看,也称“千层荷叶”;穿三层且内长外短的称“三叠水”,人们视之为俊美、富足的象征。白族的另一支系勒墨人身穿火草布长款上衣,头戴用圆珠子串连而成的帽饰,胸前佩戴玛瑙珠串,依串珠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贵贱……。但白族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怎样修饰却不能在围腰中心作任何装饰的,因为围腰正中这一块正盖在肚子上,其上不绣任何图案,其意为做人不能有“花花肠子”之心。是的,勤劳善良白族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了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白族人民更加团结亲密,并能排除各种艰难困苦,使白族人民不断的向前发展。白族的祖先将会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每个成员都必须坚持穿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强化这种民族感情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白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物化。这的确是一种民族群体意识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表现。

白族服饰的主要面料是什么 一般民族服装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原料基本是天然纤维,如棉花、丝绸等。

白族衣服的特点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触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这个民族的穿衣、生活特点是什么?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工艺考究又实用的绣花挎包。而在山区或与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对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蓝色土布腰带。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白族妇女服饰,虽各地有所差异,但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因此白族妇女不论老少,都爱穿白衬衣,着加工制作精细、鲜美的艳红色、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镶边处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妇女一身的服饰,不论老少,不仅显得十分协调,而且还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白族男子服饰有什么?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定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当你跟一个人结婚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从此你也必须承担你老公家的家庭责任包括赡养老公的父母 和老公好好的沟通,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可以换一个方法,试一试。比如说联系孩子住校。周末到你们家住。
或者说,就听老公的。等到他觉得两人世界受到干扰,受不了了再说吧。

白族服饰的发展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之一,服饰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独特风姿。 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白族的服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但白族服饰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剪裁、编排。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习俗在形成个人的行为中起的作用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故南诏大理文化在现代白族服饰中遗制犹存,赁白族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始终保持着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传统。

云南服饰的特点? 1.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德昂族女子上身穿紧身短衣,也是蓝色或黑色的,下穿长裙,裙子的式样新颖大方,花色艳丽。红德昂是一片惹目的红黑相间的颜色,花德昂则镶有四条白色带子,其中又插有五寸宽的红布相饰,黑德昂所穿的黑统裙上织有几条深红色的布带,其间又衬丧命夹着几小条白色带子。
3.拉祜族男子身穿浅色右衽交领长袍和长裤,喜欢佩刀,系腰带,脚穿布鞋,头戴包头,长袍两侧有较高的开衩,领口衣襟等处用深色布条镶边,包头用白红黑等各色布条交织缠成。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
4.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只是衣服喜欢用白色和粉红色,上穿紧身、细袖管无领短衣,用布带代替钮扣,下穿花纹图案长裙,用长白毛巾缠头,颜色多为黑色,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的短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普遍使用包头巾。布朗族男子都以纹身多而美为荣。
5.景颇族的男子喜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腰间围上藤圈,表示她们是龙女的化身。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
6.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7.白族服饰靓丽潇洒,民族特色鲜明。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男子喜欢缠白色或兰色包头,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8.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历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妇女的惯常穿着。青兰色短衫和长裤,结布围腰。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9.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古朴多彩。按服饰颜色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用料珠、贝壳、珊瑚为饰物,有的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等胸饰。花傈僳服饰较为鲜艳,上衣及长裙镶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显得婀娜多姿。各地傈僳族男子,喜穿麻布短衫,穿宽大裤子,裤长及膝。有的腰系羊毛彩带,穿长裤,扎绑腿。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右腰佩砍刀,右腰挎箭包,弩弓为贴身之宝,有的还是世代相传的。
10.阿昌族喜著黑色的服饰,已婚妇女上身穿对襟衣,袖长,下身着筒裙,用黑布或蓝布包头,裹腿;未婚女子穿宽裆裤子,将发辫盘在头顶,用布围辫子裹成圈。腊撒坝子的妇女喜欢在服饰上布满银饰,户撒的妇女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