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时期的一些历史和重要人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妲己-商纣妃

妲己,有苏氏的女儿。

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

商纣王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

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

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

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

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

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

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县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

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 *** 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 *** 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

妲已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 *** 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

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

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今酒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

商 盘庚 (生卒年不详)

商朝第十七代君主,在位初,天灾,人祸不楬,盘庚下决心改革,足卒迁都殷,后改国号殷,因迁都而作告谕臣民之书,即《书经》中的《盘庚三篇》。

「遵汤之德,行汤之政,诸侯来朝,商道复兴,」在位二十八年。

或作般庚。

伊尹

伊尹(?~前1713)。

商初大臣。

名伊(另说名挚),尹为官名。

一说名挚。

今莘县人。

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

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

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

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

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

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

死于沃丁时。

他为商朝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

伊尹于公元前1713年卒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百岁(另说伊尹放逐太甲后,篡位自立,太甲潜回,将其杀死)。

据莘县旧志记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

世传伊尹躬耕处也。”又载: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东昌府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6个大字,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虎云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以永志之。

其碑今在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

另在莘县古有伊尹庙,“伊庙清风”为旧时“莘县八景”之一,历代地方志乘多有记载和题咏。

武丁

商朝国君,军事统帅。

子姓,名昭。

商王小乙之子。

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

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中师”之名,当是开创军队以“师”为最高建制单位,也有认为是初建右、中、左三师。

鉴于?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西北边安全,乃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方、土方征服。

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

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为奴隶(见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战)。

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

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

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在位59年而卒,祀为高宗。

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

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

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

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

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

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

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氏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

西伯昌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

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

《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西伯死后谥为文王。

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

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

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

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

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历史事件的话,这里有://baike.baidu/view/1345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