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 火,是有原因的,看《少年的你》这5场戏怎么封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 《少年的你》 ,为什么不叫 《少年的我》 呢?

最后囚车上那场戏,原来以为是两个人的对话,但仔细看过,却发现是一个人的内心戏。谁是少年,谁已经长大,都在这场戏里。

而电影里同样精彩的戏,一共有5场,这一期,半只猫就跟你一起来品读。

#易烊千玺# #周冬雨# #奥斯卡# #电影# #电影解说#

当周冬雨饰演的陈念饱受欺凌,被拍下裸体的视频,回到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的家里,流着眼泪将破碎不堪的作业本粘到一起。

小北操起家伙想要去大干一场,但是被陈念阻止了。他们最终的决定,是剃掉头发。

头发,于一个女生而言,是容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长发变为板寸,对女生来说,更是意义非比寻常。但凡有女生突然剃了板寸,她的人生一定发生了什么。

小北的形象是一个少年硬汉,被几个人围殴都不曾流下眼泪。但是见到今天的陈念,他哭了。一次是在看到陈念被蹂躏地面目全非的样子,一次是在看到陈念被自己剃掉头发的样子。

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一天之内,身不由己地大变了两次,小北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所以小北也剃掉了自己的头发。

如果改变自己的模样是一种罪责,他希望能够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来承受。

两个被生活挤压到变形的少年,在手机里看着自己从未有过的样子,两个人都是板寸,一个从好少年,到坏小子;一个从坏小子,到好少年。

削发明志,从头开始。

这场戏本可以处理地歇斯底里,哭天喊地,但是两个年轻演员的克制和收敛,出乎我的意料。表演,先是要能放得开,然后是要能收得住,前者大部分演员能够做到,而后者,则需要在无数历练中才能找到中间的平衡点。对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两个年轻演员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小北将陈念带到一个废弃的剧场,按照他的计划,他将在这里留下自己强J陈念的证据,并被警察抓个现行。好让所有的嫌疑都聚焦到自己身上。

这个剧场,就像是两个少年人生的竞赛场,他们不能输,但是,却不能全都赢。

小北把陈念按在地上说,你赢了,我才不会输。


只有少年才会说这样的话吧,这就是郑警官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少年不懂得责任和后果。

小北说自己未成年,不会判得很重。但当他问陈念,长大以后,是否还会再见时,看得出来,他撒谎了。

他根本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如果小北的罪名要成立,也就意味着两人必须是罪犯和被害人的关系,也就意味着监狱中陈念不会再来探视小北。那么他们何时才会再见呢。

所以,小北提起了陈念曾经欠他的那一次,因为错过今时今日,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全片有两次吻戏,场景却毫无浪漫可言,第一次是小北被围殴,这一次则是警察来抓人

小北用力咬着陈念的嘴唇,甚至咬出了淤痕,这淤痕是小北强J未遂的证明,也是小北为爱拼尽全力的证明


电影的最高潮,无疑是陈念和小北同时在警察局里接受盘问的那场戏。这场戏,一共三轮,层层递进,一轮比一轮虐心。不知道因为这场戏,导演组要被“寄刀片”多少回。


第一轮,让小北看陈念被欺凌的视频,让陈念辨认死者的照片。


小北强忍着眼眶中的泪水,嘴上努力表现出轻描淡写的态度,但是他想握却不敢握紧的拳头出卖了他。


陈念快速掠过死者的照片,将照片背身反扣,女警官一眼就抓住了当中的细节。

两个处世未深的少年,第一轮就在警察局里破绽百出。

第二轮,警察开始直接指出他们的破绽,质问两人。



本以为已经完全处于下风的两个年轻人,却在警察的咄咄逼问下发起了反击。尤其是陈念的反问, 像我们这样一直忍耐一直忍耐,只想熬过高考的人,我们这样是错的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面对动之以情的郑警官,叼着烟的小北,曾经想到过是否还可以有更好的结局。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松口。

于是警官开始发出人性的拷问,一个跟陈念说,你是自己上天堂,让别人下地狱。一个跟小北说,你为别人付出,有考虑过别人受得了吗?

但是两人的回答,彻底叫人泪奔了,他们反问,别人是谁呢?

陈念和小北,一个朝左,一个朝右,两个镜头叠在一起,两人却是背对着彼此。

郑警官明知道两人是在撒谎,但是面对少年的执着,却无可奈何。


第三轮,警察把“嫌疑人”跟“受害者”放到了一起


陈念给了小北一个耳光,就像小北在剧场给了陈念一个耳光,这场戏还在继续。这场比赛还在继续。因为小北说,你赢了,我才不会输,所以陈念才一直坚持着没有崩溃。

反倒是看着两个不可理喻的年轻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郑警官崩溃了。

一个耳光以后,小北笑了,他知道两人的约定还在——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这是我认为整部电影,演技最炸裂的一场戏,这一段两位主人公的表演,必须拿奖。

全程两人没有一句对白,隔着玻璃,每次镜头中,有你也有我,有我也有你,哭中有笑,笑中有哭。

小北,从无所谓,到困惑,到理解,到不舍,到感动,到释怀

陈念,从对不起,到感激,到勇敢,到自信,到坚定,到释然

各种情绪,在2分钟里全部释放,又分别在对方的情绪中得到响应。

你可以为了我赴汤蹈火,我也可以。这样的默契,我看到了。

要说《少年的你》的剧情,应该没有人看不懂吧,虽然设置了一些悬念,但最后也都真相大白了。

不过陈念和小北两人最后在囚车上对话的那场戏,让我感觉迷糊了。

起初看觉得是稀松平常的一场对手戏,在向警方交代真相后,两人心里的包袱也都卸下来,彻底释放。

陈念问小北,如果再来一回,你还会这么做吗,按照通常的套路,答案应该是,会。

但是小北的回答却是,没有如果,而且,我不希望有这样的如果。

然后两辆警车代表两个少年,分道扬镳,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岔路。


后来我再仔细看了这场戏。发现这场戏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自己开始时的理解,竟然是错的。

两个人对话时,陈念朝自己的左边看,小北朝自己的右边看


我们以为他们是肩挨着肩并排坐,但是后来镜头拉远,他们其实是单独坐,而且很明显,陈念的左边是一个警官,不是小北。

也就是说这场戏里,陈念和小北根本没有在同一辆车上。这场对话,只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的一段想象。

而这个人,就是这场戏第一个出现的陈念。

认为没有如果,也不希望有如果的,是陈念。

看完电影,我并不相信小北会说出这样的话,否则他也不会是那个甘愿为喜欢的人顶罪,甘愿背负数十年牢狱之灾的少年。我相信只要他喜欢陈念,就愿意为陈念做任何的事情。

但这却像极了从头到尾都理智地让人心疼,理智地让人害怕的陈念所说的话。也是因为理智,让她最终选择了自首。选择了对两个人来说的最优解。

在南辕北辙的囚车上,陈念脑补了自己与小北的对话,那并不是小北真的会说的话,而是陈念希望小北会说的话,因为这句话代表了对自己所做选择的肯定。至少是她自己的肯定。

陈念说自己像是考完了一门大考,难道不是吗?高考,是决定自己人生的考试,有考官来做评判。而陈念面对的,不仅是高考,还有决定他人人生的考试,没有人可以做评判。


是的,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总是哭哭啼啼个没完,但她却也是成功长大的那一个。

一个人是否从少年变为大人, 不是看这个人变得有多么理智,而是看这个人是否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电影的名字叫《少年的你》,为什么不要叫《少年的我》呢?

因为,电影结束,陈念已不再是少年,而小北,却依旧还是那个少年,默默地跟在喜欢的人身后,一直都没有改变。


相似回答